.

沉迷临期商品的年轻人,不只是因为穷

“临食工”初体验

银河SOHO毗邻二环,下班高峰期经常堵得水泄不通。丫丫在这里的写字楼上班,为了躲避高峰期,她习惯在下班后到公司楼下的临期超市逛逛,在这里选购临期面包作为第二天的早餐。除了面包,丫丫的吃穿用度基本上都可以在临期超市解决,可谓重度的临期产品使用者。“你一旦入了临期食品的坑,就很难正视正常的消费品价格”,在她的推荐下,我决定做一天“临食工”。

“临食工”这个说法来自豆瓣小组“我爱临期食品”,组长小影年建组以来,小组规模逐年扩大,现在已经有名小组“临食工”,他们在小组里分享“好物推荐、避坑指南以及新人请教咨询”。

丫丫陪我进了她常逛的一家店,她介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同事中间开始流传一种说法,银河SOHO是临期食品的耶路撒冷,因为在这里四家临期超市扎堆”。临期超市的布局和普通超市一样按照商品品类摆放,零食区、日用品区、酒水区、冷藏区、早餐区,相关产品既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与普通超市不同的是,标签上的价格确实便宜,不仅标注了原价,还用更大的字标注着临期价格。对于普通消费者,对比两个数字之后,的确会激发购物欲。丫丫说,“购买临期产品,第一看品牌和价格,第二个仔细查看生产和到期时间”。

根据丫丫的方法,我以淘宝“双12”的价格对比了临期价,并查看每一件放进购物筐的产品的到期时间。韩国的品牌吕洗发水淘宝价88元,临期价34.8元,到期日年5月;纽西小精灵牙膏淘宝价54.9元,临期价5.8元,到期日年4月;花王眼罩淘宝价44元,临期价19元,到期时间年3月。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这里上百款的进口红酒每瓶只卖两位数,我从中挑选了两款产地比较有保障的法国波尔多红酒,一款法国雅艾庄贝尔热拉克干红原价元,临期价59元,到期时间年11月;法国拉蒙贝哲珍选干红原价元,临期价49元,到期时间年6月……虽然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但有些有型号的商品,因为是临期的缘故,会有断码的情况出现,比如,女士的夜用卫生裤,只有M码在卖,L和S已经售空。

很快,我的购物篮装满了,我到购物台结算时,原价元的商品只需要支付元。如果注册会员,还会有积分返券用于抵扣现金,如果再使用××银行的卡支付,还能立省10元。一通操作下来,我最终以元购得了平日千元左右的产品。这让我花钱之余享受到了“捡漏”的愉悦感,我和丫丫分享这种体验,她说,“临期超市会让人有一种生活在10年前的感觉,它就是时间穿梭机”。

我的第一次“临食工”初体验是新奇的,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为了验证便宜的临期商品的口感,我当晚打开了花49元买回家的法国红酒,并给我懂红酒的同事发去询问,灌装于年11月的红酒适饮期可以多久?他说,两年之内开没有问题。我所购买的红酒最佳饮用期还有两年,显得性价比十足。这次临期消费让我算了一笔账,如果我每次都只用三分之一的价格购买到安全品质的商品,那么一个月的日常开销将会节省~元。我一下子理解了“临食工”的快乐,相比需要花大量时间搞清楚网上各种“薅羊毛”规则的返券、打卡等方式,临期购物显得简单实惠。

临期超市里的商品价格非常低廉,而且还有很多深受年轻人喜欢的品牌。购买临期食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豆瓣上称他们为“临食工”(于楚众摄)

临期偏见

“我爱临期食品”的组长小影生活在广州,她回忆,在几年前,临期食品还没有像现在一样成为潮流,专门的临期超市并不多见,很多临期折扣产品会出现在一些小型便利店的专柜,售卖的大多是临期的面包、牛奶等。她习惯每天下午4点在便利店里以半价买第二天就会下架的面包。有一次,她将这种节约钱的方式和同学分享时,她的同学好意提醒她,临期产品不要吃,对身体不好。

关于消费临期食品为何会被认为不安全,我采访了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他说:“临期产品其实9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刚开始,一些小店通过某些特殊的渠道获得了有价格优势的临期商品,主要以食品为主,他们会以打折或者甩卖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而这些低价商品大多数是在市场上销量不好的,或者是一些低端杂牌,所以大家早年对‘临期’的印象就是便宜,但不一定是好货。而现在的临期商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大多是正规品牌,尤其是一些进口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

《超市夜未眠》剧照

我还注意到,我购买的商品离到期短则一年,长则三年,那么“临期”这个概念是如何界定的呢?

年,北京工商局发布了“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比如:保质期一年以上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保质期6个月但不足一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保质期90天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保质期最短的奶类、熟食一类少于15天的,临期为前1天至4天。《半熟财经》曾经报道,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临期超市,出于库存和成本考虑,通常会拒绝接收保质期过了2/3的国产食品和保质期过半的进口食品,在一般的便利店,每周则要更换20%以上的商品,销量不合预期的就会被下架。所以,在相对有规模的临期超市,你很难看到真正临近保质期的产品,当然面包一类食品除外,因为它的保质期本身就很短。

临期产品消费在国外已经形成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链,但在国内尚不算完善。除了在产品上标注保质期,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往往还会根据临期时间标注“最佳食用期”或“最佳赏味期”,方便消费者酌情选购,越是临近保质期的产品折扣力度会越大。我询问我去过的那家临期超市店员,目前超市里的折扣定价是否和临期时限有关,他说:“没有一定的关系,只要在货架上摆放的产品都能保证食品安全,如果是特别临期的产品,会提前下架。商品价格多与进货成本相关。”

《老闺蜜》剧照

除了对“临期界定”的好奇,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