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幸咖啡灵魂四问同品不同价郭谨一好咖啡

独立稀缺穿透

大道至简、但也知易行难。

作者:李晴雨

编辑:贺婧

风品:沈禾车一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凉凉的瑞幸,似乎又开始滋润了。

4月15日,瑞幸咖啡公告,已与大钲资本和愉悦资本达成2.5亿美元的新融资协议。

当天,瑞幸美股粉单市场大涨49.32%,市值一夜涨幅超7亿美元。

有人觉得是“涅槃”,有人觉得是“诈尸”,抛开是是非非,总之瑞幸又回到了舆论视角。

01

同品不同价?小算计背后依然很缺钱

LAOCAI

不止资本端,产品也在悄悄涨价,一杯瑞幸咖啡的价格已成谜。

近日,有消费者向北京青年报反映,自己在瑞幸咖啡购买的同款饮料,不仅价格比年前贵了,且店内“自提”还要比“外卖”再贵1到3元。

对此,瑞幸咖啡回应,这是由于门店定价策略不同。只要门店向区域负责人申请,即可上调饮品价格,与所在地段无关。

铑财在北京朝阳区一家瑞幸咖啡店有类似体验,以“招牌1+1”套餐为例,打完折价格,“自提”比“外送”贵3.3元,而页面显示的原价则贵出6元。并且,免外送费也消失了,变为“6元配送费,满55元减3元”。

有用户吐槽,瑞幸不烧钱了,开始算计顾客钱包。勿怪发声犀利,如不仔细看,1、2元的涨价确实较难发现。

实际上,早在今年3月,瑞幸就有过一轮调价,整体饮品到手价大约上涨1元左右。只是这次部分门店的同品不同价,有些遮遮掩掩,难免责难之声。

为何这么算计呢?

先简单回忆下瑞幸的至暗时刻。

年1月31日,浑水公开89页匿名报告,直指瑞幸财务造假。4月2日,瑞幸咖啡公告承认:伪造交易始于年4月,年净营收夸大21.2亿元,年成本和费用夸大13.4亿元。

年5月15日,瑞幸摘牌,3月后被迫退市。

年9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其处罚万元;年12月,SEC表示同意瑞幸支付1.8亿美元达成和解。

以此为开端,瑞幸开启涅槃节奏,接下来五个多月里,通过各种符合监管方式推进债务重组,直至上文的2.5亿美元融资。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瑞幸咖啡尽管在资本端爆出了诸多问题,但并没有影响到运营端。从目前看,其整体运营已初见规模,品牌在消费者中有认知度,且运营模式的可持续性也得到一定程度验证,这些都是资本再次投资瑞幸咖啡的核心原因。”

瑞幸表示,“这笔投资交易有助于公司继续执行业务计划,专注于发展咖啡业务,实现长期增长目标。”

一个专注、一个长期,催人振奋。然2.5亿美元能带来多大改变呢?

截至年2月28日,瑞幸未经审计的合并现金余额(不包括限制性现金和非流动性投资)约7.75亿美元。

退市后,由于缺少资本输血,曾豪言年门店破万的瑞幸,不得不收缩门店。截至年底,瑞幸门店总数从家减至家。

但这些也是权宜之计,更大麻烦还在后面,比如大量悬而未决的处罚和诉讼。

4月29日,有律师向媒体透露,针对瑞幸咖啡造假事件,该律师团队受美股投资人委托,向上海金融法院提交了立案申请,目前已正式立案。诉讼者共3人,另有约20名意向者,甚至还有百余人进行过咨询……

一场硬仗正在路上,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瑞幸对资金诉求依然很迫切。

同时,重振品牌,升级产业,也少不了资金加持。年4月18日,瑞幸首家烘培基地在福建正式投产,该基地总投资2.1亿元。幕后投资大佬正是陆正耀的老朋友黎辉与刘二海,两人与陆正耀被称“资本铁三角”。

不过当下,两位老股东也各有算盘。

据统计,一股没卖的愉悦资本累计投资近1亿美元。换言之,如不想让之前投资打水漂,就不得不救瑞幸。

而大钲资本就淡定许多。早在年1月8日,减持瑞幸万股,套现2.3亿美元,已完全收回当初对瑞幸的投资;几个月后,其再抛万股,持股比例降到8.59%。

也由此,资金充足的大钲资本在“拯救”瑞幸中,不乏控制野心:2.4亿美元交割完成,其持股将上升为17.2%,投票权增至45.2%,成为瑞幸实控人。

考量在于,本次融资依然是老股东出手相救,未能吸引新入局者,这是否意味着瑞幸仍没重获资本市场信任?急需资金翻盘的瑞幸涅槃,路远且艰。

02

灵魂四问重生凭什么?

LAOCAI

根本而言,能否烈火重生、重新站稳脚跟,还需业务实力说话。

难能可贵的是,造假丑闻发生后,瑞幸一直保持正常经营。其联合清盘人向开曼群岛法院提交的报告显示,从年4月到年11月,瑞幸咖啡的净收入和自营商店收入持续增长:

年前三季度,瑞幸咖啡的单季收入分别为5.65亿、9.8亿和11.45亿,同比增长18.1%、49.9%和35.8%。虽往期动辄翻倍的高增不再,但双位数增长,还是出乎一些看衰者的意料。

但关于其成长性、可持续力的质疑声,依然不能停止。粗略梳理,大概又以下几方面。

一,模式之问。

年1月18日,瑞幸重启加盟计划;年3月8日,重启无人咖啡机“瑞即购”的招商计划。

虽强调“0加盟费”模式,但其收益预测表一出,还是不乏“割韭菜”责难:原材料成本只有瑞幸一言堂吗?扶持力度到底如何?加盟商的出品质量如何保障?即使按日销杯测算,至少16个月才能回本,还不涉及水电、设备折旧、商铺转让等费用。况且谁又能保证日销杯?

发问并非苛求:

众所周知,下沉市场虽广阔、但消费能力有限,而瑞幸还以加盟模式开拓市场,成功几率有多大?要知道,越下沉的城市,对咖啡消费热度也越低,消费教育及习惯培养成本高,以轻快著称的瑞幸有几分让加盟商活好的底气。

二,竞争之问。

不仅下沉市场,其基本盘一二线城市也有不少威胁:

前有星巴克、雀巢、农夫山泉、伊利等巨头们纷纷加码,后有网红咖啡三顿半、永璞、时萃等崭露头角。就连零售便利店渠道7-11、全家也推出咖啡产品……

群雄并起间,咖啡市场竞争正开启新帷幕。

借力打力,瑞幸起家的“轻快”模式,也在被竞品复制。市场开始流行注重速度和效率的Mini门店,“老大”星巴克甚至率先放下了身段:年5月,星巴克上线“在线点,到店取”的啡快服务,两月后又上线全球首家啡快概念店,此举曾被称瑞幸翻版,毕竟主打线上订单的小型店,曾助瑞幸打下不小江山。

当巨头转身、“亲民”拥抱线上、拥抱轻快时,瑞幸的翻盘机会还有多少呢?

三,价格之问。

瑞幸曾以强悍低价营销著称。提起瑞幸,大众第一反应往往是优惠券。首单免费,分享有礼,咖啡请客……优惠券铺天盖地。凭借“以补贴换用户”的闪电战打法,一杯杯便宜的“小蓝杯”咖啡让瑞幸豪横吸粉、跑马圈地,甚至一度让百年巨头星巴克丢失淡定。

但随着上述暴雷,一切都改变了。

“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就感觉瑞幸变贵了,以前10元就能喝一杯,现在最少也要15元以上了。”一位用户吐槽说。

往期1.8折、3.8折优惠券短信“销声匿迹”,瑞幸开始以私域社群方式,每日定时抢4.8折的优惠券。

甚至一些优惠卷也越用越贵。据新民晚报年4月28日报道,上海周先生在一家瑞幸购买18元饮品,使用瑞幸咖啡优惠券却“越买越贵”,变为32元。瑞幸方面回应是优惠活动冲突,愿意以另外优惠券作为赔偿。

没有了价格优势,价格敏感的粉丝渐行渐远,靠低价打下的用户天下势必洗牌。而身处竞争红海,稳住用户基本盘,才有发展基础、翻盘可能。

第四,口碑之问。

诚然,身处市场经济,自身又遭大难,涨价算细账本无可厚非,甚至也是一种新蜕变,问题在于,产品品质也要匹配升级,这才有持续逻辑。

虽然瑞幸豪言:“中国咖啡喝外国咖啡的差距,差在自信”。

但往期看,不乏吐槽瑞幸咖啡味道者。甚至有消费者在豆瓣发帖,称“瑞幸咖啡的难喝简直突破了底线”、“有种雨水重刷过柏油路的味道”、“甚至比雀巢速溶都难喝”。

其次,是服务口碑。

截至年5月27日17时,黑猫投诉平台瑞幸咖啡的投诉数量达到条。问题包括配送服务不到位、优惠券无法使用、虚假宣传、大数据杀熟等等。

如年4月19日,用户投诉编号为::常用门店比其他门店贵3元,所有商品都是,两个手机号都是。如生椰拿铁产品,两家店到手价分别是18元与20元。

该投诉已通过平台审核。

产品体验、消费口碑,决定企业兴衰成败,这在快消业是铁律。经历财务造假,又失“低价”魅力,当下瑞幸用户可谓来之不易。那么上文乱象底气何来,是否火中取粟?

可以肯定的是,身处高迭代、强竞争的市场红海,任何从业者都不缺替代者。尤其是犯过信任大忌讳、渴望重生的瑞幸,需要常怀敬畏之心、危机之心、精进之心。

个中取舍,考验管理层大智慧。

03

内斗大戏信任重建之路何去从?

LAOCAI

只是,这又触及了一个新痛点。

大海航行靠舵手,尤其忧患之时,更需团结力量。然几个月前,一场内斗戏码让瑞幸刷屏。

停牌退市后,跟随陆正耀多年的钱冶亚被迫卸任CEO,陆正耀拿回瑞幸掌舵权,引来诸多争议。

然老陆的位子也没稳多久,就被其当年的董事长助理郭谨一抢位。

公开信息显示,郭谨一资历不凡:北交大博士毕业,曾在中国交科院与交通运输部服务司任职多年,年被陆正耀挖去做助理,后随钱冶亚创办瑞幸。

临危受命,摊子并不好接。正当外界怀疑郭谨一是陆正耀“影子”时,二人的反目互怼打消了疑虑。

年1月6日晚间,一封《关于罢免郭谨一瑞幸咖啡董事会主席与CEO的请求信》曝出,该信由瑞幸咖啡七位副总裁、所有分公司总经理及核心业务总监共31人联合发给瑞幸咖啡董事会及大钲资本。

信中列举了郭谨一三大“罪状”:贪污腐败,通过手套供应商舞弊,损害公司利益;滥用权力铲除异己,党同伐异;能力低下和个人私利给公司造成巨大隐患。信件称,郭谨一将原有的大品牌供应商逐步换成二三线品牌,如轻食品类不进行公开竟价和比选,由负责人一人把持,指定供应商。

联名信末尾,打头的周斌、李军都是神州租车前高管,为陆正耀旧部。

对此,郭谨一在内部信中并未否认或做出辩解。只是表示将对外公布供应商名单,并强调“公司经营稳定,收入向好。”而瑞幸董事会耗时一个月,结论为“没有证据证明郭谨一的不当行为”。

表面风平浪静了,实则暗涌依然。这次“逼宫”,被外界视为创始人陆正耀重夺控制权的开始。

大戏背后,也是以陆正耀为首的“神州系”,与黎辉(大钲资本)、刘二海(愉悦资本)为代表的“投资人系”间的缠斗。

这也非第一次内斗。可以说,瑞幸曝出造假丑闻后,陆正耀的出局一波三折,其甚至一度拒绝配合相关调查工作。

虽暂退管理层,但江湖人称“老会计”的陆正耀,一向操作精明。其在神州租车时期,曾让出大股东位置,舍弃公司控股权,但随后又通过资本运作,拿回控制权。

那么这一次,陆正耀还会旧戏重演么?

不得而知。

只是,连番折腾下、瑞幸实苦。

谁也无法保证,此次“夺权”是最后一次。但可肯定的是,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各方为利益博弈绞尽脑汁,必然分散瑞幸内部注意力,进而影响公司战略实施、不利其重生重建。同时,投资先投人,做产品先做人品,如内斗黑料不断,其尴尬的品牌形象必再添风霜,信用重建之路又何去何从?

01

好咖啡梦好圆吗?

LAOCAI

“相信一个崭新时代的源头永远始于改变”。瑞幸咖啡的品牌初心依然在耳。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根据预测,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亿元。未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对咖啡文化认知程度的增长,咖啡消费人群还将持续扩张。

大蓝海下,年瑞幸咖啡掀起改变巨浪,一年内连开0家门店。要知道,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20年了,彼时门店数量也才家。

然而,烧钱补贴,激进扩张,互联网咖啡却没能等到网格效应发挥,反倒在财务做假上。从令人骄傲的“民族之光”,摇身一变成为“做假之耻”,起落之间,一切都太快了。

不过,胜败兵家事不期,卷土重来未可知。坐拥蓝海市场,自身元气也未有大折损,瑞幸咖啡仍有翻盘可能。这也是上述高管资内斗、投资机构加持的重要原因。

只是,商海风云变幻,属于瑞幸的时代还有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退市后的近两年里,瑞幸在现金流会面临非常大压力,融资渠道会非常艰难,其低价策略远远不能平衡各种成本和支出,即使不算租金、人工,仅咖啡等原材料也是亏本的。

疑虑背后,是对其商业模式的重新审视。瑞幸如今虽慢了下来、开始算细账,不再执着烧钱获客,但其发展逻辑依然本着用户越多,流量越大的原则,未来想在资本市场咸鱼翻身,依然逃不过规模效应。

两难取舍、负重前行,新任CEO郭谨一不轻松。

年2月18日,其发布员工内部信“过去一年,公司内控和合规体系也更加完善,保证瑞幸健康诚信发展……展望,瑞幸咖啡初心不变,要让每一个顾客能够轻松享受一杯喝得到、喝得值的好咖啡。”

大道至简、但也知易行难。看看内外表现,郭谨一的好咖啡之梦好圆吗?

本文为铑财原创

如需转载请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