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人肯定都记得
在西藏路北京路新闸路三岔路口
有一家商店曾是
上海唯一一家24小时营业的商店
甚至得到过周总理肯定
它就是星火日夜商店
年9月
星火点亮了上海的夜晚
虽然现在24小时便利店已经不再稀奇
但当时星火的出现
不仅开创了国内24小时商店的先河
更给大家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
年6月
由于西藏路桥拓宽工程
星火日夜总店搬迁至原址对面
(西藏中路号)
时隔20年后
为配合旧改
星火总店又迎来了一次搬迁
这一次来到了米外的北京西路上
这两天
经过北京东路西藏中路口的市民
都会看到
星火日夜商店的卷帘门已经拉下来
店门口张贴着一张告示:
本店搬迁,暂停营业
自8月22日起搬迁至
北京西路号(近新昌路)
继续营业
▽
杨建正摄
沿着北京西路前行
步行七八分钟就是星火新店
记者看到
新“星火”依然沿用了
原本白底红字的“星火日夜”招牌
三开间的门面缩至两开间
杨建正摄
货架上的商品依旧是“老面孔”
从大白兔奶糖、乐口福、万年青饼干
到各种称斤零卖的南北货、小零食
还有时令的中秋月饼等等
都是老顾客们常买的热销货
杨建正摄
虽然才开业
但已有不少忠实消费者慕名而来
▽
“其实什么也不缺,但看到开了新店,总想过来瞧瞧,毕竟买了这么多年了,很有感情,等会儿走的时候再带一盒鲜肉月饼回家。”
上了年纪的老上海人是星火的主力客群,他们往往特意从家中赶来,一买就是一大袋,既是对星火多年品牌的信任,也是一种情怀。
一位穿着蓝色polo杉的爷叔刚刚结了账出门,手里提着的红色环保袋被塞的满满当当,从摆在最上面的包装来看,似是买了不少速溶咖啡。
“因为星火的咖啡好呀,我第一次买咖啡就是在这里买的。”原本家住虹口的爷叔去年动迁后搬去了位于宝山的彩虹湾,今天专门和太太回到市中心的星火日夜商店“囤咖啡”。
大老远赶来的顾客还不少,已70有余的金老先生昨天看到了星火商店搬家的新闻,今天是乘地铁11号线换2号线,特地从桃浦过来的。挑挑莲心、枸杞,选选糕点饼干,逛商店逛得笃笃悠悠。
“我原本住在福建中路天津路那块,离这边很近的,一直会来星火买东西。他们这里物什(东西)齐全、价钿便宜。以前我一直会买一种进口巧克力,米道特别好,有些临期商品也很划算。”
金老先生今天是带着老伴的任务来采购的,39元半斤的野生白木耳是点名要买的,再买点莲心、枸杞,加点冰糖炖着吃。他自己又称了一小袋糕点,买了两袋饼干和一罐海苔肉松,才去收银台结账。
“老先生马夹袋要伐?”“伐要伐要,我自己带了的。”
金老先生从袋子里一下子抽出了四五个各式环保袋,其中一个棕色的袋子上还带着“星火日夜”的字样。
仔仔细细地将商品装好,老先生就要出发去下一站了。“来市中心了总归要多办几桩事情,我还要去新雅领个月饼,再去老半斋吃碗面条!”
店家相关负责人表示
6月恢复营业后
受疫情影响
门店暂时调整了营业时间
目前是早上8点到晚上8点
新店也暂时沿用该时间表
未来等疫情趋于稳定
星火的24小时营业服务也将适时回归
星火日夜开业初期
还只是一个三开间门面的小店
营业面积40平方左右
虽然当时店面不大
但卖的东西都非常实惠
这里的商品大大小小琳琅满目
半夜也能买到各类应急工具和热乎食物
虽然在现在网购盛兴
但还是有很多老上海喜欢去那儿淘淘货
商店在大家上班的时候开门,下班的时候打烊,对于部分“三班倒”的工人、凌晨送货的菜农,以及临时有需求、困难的市民来说,其实是很不方便的。
“星火”的灯在夜间亮起来后,很多问题都解决了。下了中班、夜班,人们可以去星火买点糕点充饥;菜农们过了西藏路桥,可以在星火喝杯热水、歇歇脚;有了什么急难愁,找星火总是没错的。
为星火定下了“热情、周到、薄利、贴心”服务宗旨的全国商业劳动模范王裕熙就曾在年的一个深夜,用牛奶和鸡蛋的土方帮助抢救了一名误吞温度计水银的小孩。后来这段真实经历被改编成了沪剧《雪夜春风》。
星火日夜商店很可能还是“初代魔都拖延症患者”的见证者。由于当时店里提供公交月票贴花的服务,每月的30、31日晚,错过了其他网点的市民要在次月1日使用月票,来“星火”门口排队便是唯一的选择。
而因为“祭五脏庙”而和“星火”产生的联系那就更多了。什么馋嘴的小孩晚上哭着闹着想吃零嘴,老父亲只能骑着脚踏车往“星火”赶;或者怀孕了的妻子大晚上的就是想吃小麻花,准爸爸不得不算准了46路夜宵车的时间,在老闸北和人民广场之间打个来回采购……
直至今日
星火依然保持着不少项便民服务
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还专门出版了一本名为
《星火日夜食品商店》的连环画
90多幅插画里
记录下了“星火”一件又一件
为市民服务的感人小故事
巴掌大小的一本画册
满满都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传递着的温情与暖意
而这份难能可贵的“星火精神”
无论在“星火”的老店还是新店
都得到了延续
在新店的墙上
我们依然可以看到
张贴着的《便民服务项目》
不仅有问路指南、借针送线、微波加热
还有代客泡面、代开瓶酒罐头等
喜看“星火”今燎原
老上海眼里的星火日夜商店
新民晚报.10.06
文/记者黄客钱俊毅
向上滑动阅览
“以前晚上阿拉买东西,只能踏着脚踏车去‘星火’。”在老上海的记忆中,西藏中路新闸路口有盏不灭的“灯”——星火日夜商店。昨晚,记者来到这间已经31年“不上门板”的商店,老式的木结构房子,狭小的店堂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日杂百货,看上去有点“零乱”。但就是这间并不起眼的商店,却有一段不寻常的历史,作为上海解放后第一间日夜百货商店,它给上海市民留下了无限温馨。
五六十年代,上海市的商店一般早上9点开始营业,晚上5点就上门板打烊了。于是乎,不少早出晚归的市民为购物伤透了脑筋,“太阳三丈高,排门还关牢,太阳没下山,东西买不到”的民谣正是当初夜市面冷清的真实写照。
年9月26日,几个老“星火”凑在一起,决定从那天起扔掉排门板,“今夜不打烊”,没想到,这一扔就是30年。实行日夜营业后,第一晚就站在柜台迎接顾客的王裕熙回忆起当夜的情景,还激动不已。“那天,来的人真多,有很多市民从杨树浦甚至更远的地方赶了过来。”黑暗的街面被照亮了。星火商店前为买东西排着的四条长龙(买瓜子、买烟、买糖、买糕点)也成了申城一处“亮点”。
其实,在老上海的眼里,星火不但是一间商店,还是深夜为市民提供便利服务的一扇窗口。晚上郊区农民进城卖菜,总会在星火歇歇脚,喝碗热茶,吃点实惠的糕点;天冷了,旅客为了准时赶上火车,不用提早在候车室喝西北风,他们会跑到星火看看列车时刻表,这是“星火”人白天到火车站抄下来的。有一次,附近一位孕妇临盆,手忙脚乱的家人一下子想到了星火。“星火”人接到电话二话没说,派了几位老职工,用黄鱼车医院。小孩误食水银,找星火;糖尿病人想吃无糖糕点,找星火……一出沪剧《雪夜春风》,将“星火”人这种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描绘得活灵活现。年,全国商业会议,周总理肯定了星火这种日夜经营服务形式,并指出“星火好,星火要燎原”。
劳模守柜台店堂度除夕
星火日夜商店营业员,全国劳动模范王裕熙连续十五年没回家吃年夜饭了。每逢大年三十,王师傅总是主动做中班。半夜十二点半商店打烊后,王师傅还忙着为年初一营业做准备工作,所以,他经常是凌晨二三点钟才回到家。图为王裕熙正在最忙的瓶酒柜为顾客们服务。新民晚报.02.22周铭鲁王宝德摄影报道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以前两开间的“星火”已经发展到现在营业额多万元、包括八间分店的实业公司。在田林、洋泾等地的分店也以明亮的店堂、整齐的敞开式货架让保持着“老传统”的星火总店有点相形见绌。如今,上海的商业越来越发达,“可的”“罗森”“联华”等24小时便利店渐渐遍布大街小巷,市民们要买东西,已不必大老远跑到“星火”来。但“星火”人却很高兴,“星火已经燎原,老百姓日常生活真的便利了!”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上观号作者:上海市消保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