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东到家与多点Dmall竞争还是协同金

作者:刘深

新零售意味着什么?在内需+在线成为重要确定性的当下,一二级市场正在重新审视它的未来和价值。

新零售并不新了,随着上半场的群雄逐鹿,其格局大体分为阿里+苏宁、腾讯+京东两大阵营。场景、物流、支付为观察新零售平台价值最重要的三条主线,而场景又细分出前置仓模式、新零售超市+餐饮模式、平台模式和传统商超模式。

后疫情时代,站在中场的新零售行业如何解决上半场的问题?如何打开下半场的空间?我们将以产业和资本为主线,对其进行中场复盘。

本篇将从新零售的“前线战场”——场景开始,盘点平台模式的典型代表:京东到家、多点Dmall。

京东到家

随着近年来新零售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趋势逐渐增强,作为连接线上线下的中间平台——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正向着万亿市场迈进。年,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超亿元,持续多年40%以上的高增长之后,年上半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线上交易规模已经突破亿元人民币。

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目前主要分为到家O2O和到店O2O两大模式,此前,到店模式一直占据了整个O2O市场近80%的份额,美团与饿了么+口碑则形成了两强争霸的局面,分庭抗礼,几乎垄断了到店O2O的全部市场;而到家业务的渗透率一直处于偏低水平,年时仅占本地生活服务市场一成的市场份额,直到年,新零售玩家逐渐意识到到家O2O的重要性,业务占比不断攀升,才达到近四成的比例。到家模式逐渐成为本地生活O2O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东到家和多点Dmall就是其中平台模式的典型代表。

作为当前商超大快消到家O2O的代表之一,京东到家的核心业务就是邀请商超门店入驻平台,消费者购物后,配送员到店取货,基于LBS定位,结合自家众包物流达达,将3公里内资源一小时快速送达到消费者。

京东到家的模式类似于商超在网上开店,平台方承担的大多属于网上引流和线下配送的角色,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入驻商家的销售扣点向消费者收取的运费。这意味着,任何一个超市都可以在京东到家上开店,实现线上销售,这种轻而快的模式所带来的结果就是,由于门槛较低,更容易快速实现商家接入规模化,京东到家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就能够进入到很多城市,并且覆盖到众多用户。

截至目前,京东到家业务覆盖全国超过个县区市,注册用户多万,月活跃用户超万,日单量峰值超万单。

然而在与大型商超的规模化合作背后,其SKU数量并没有成比例放大,即便是永辉超市,其线上商品也仅有种左右,遑论中小门店。这源于京东到家与大型商超“同店不同仓”的合作模式——同一个门店分设两仓,一是传统的后仓区,为门店线下经营提供存储供货服务,二是“电商专属工作区”,为线上销品的仓储区和拣货、打包工作场所。两仓平行作业,互不干扰,虽然提高了一定的履约效率,却很难充分打通、实时共享库存数据,导致商超与电商间的协同性不足,缺货率较高。

不过,就目前看来,消费者对于到家O2O的需求更多还是聚焦于便利性与及时性,从这一点上来说,京东到家还是拥有着其他平台所不及的优势。年,京东到家与即时配送服务平台达达整合,去年12月,二者正式更名为达达集团,并确立了“零售+配送”的双核驱动战略——京东到家作为本地即时零售平台,搭建从大卖场、便利店到精品超市的多类型、全业态商超矩阵;而作为本地即时配送平台的达达快送,则搭建起由落地配、即时配、个人业务三大板块组成的立体化配送服务体系。

清晰的生态体系下,加之疫情的催化影响,京东到家的的平台优势逐渐显现,年春节期间,京东到家全平台销售额同比增长%。其中,超市商品销售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医药产品增长%,水果和蔬菜均增长达%。今年5月13日,京东到家所属的达达集团已经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递交招股书,计划筹资约1亿美元。

多点Dmall

同样是与商超进行合作,多点Dmall采用的是系统级打通模式,通过系统深度对接,在技术、商品、库存、仓储、物流、会员、营销等方面实现供应链的线上线下完全一体化运营。多点Dmall实际承担两部分功能,一是给传统零售商做升级,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他们的店内管理效率,二是通过提供完整的电商能力,使他们具备成为电商平台的基因。

因此虽然多点Dmall与京东到家常常接入相同的传统商超分食市场,由此也存在一定的业务冲突与竞争关系,但二者的的侧重点与布局均有不同。

一方面,京东到家的优势主要在于和达达形成的“零售+配送”体系,可以为入驻商户提供1小时送达服务,而多点Dmal虽然也为合作商超提供物流配送,但配送团队大多采用自营+第三方合作的模式,自营配送员占比并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京东到家作为开放平台,合作业态众多,囊括了生鲜、超市、医药、鲜花、蛋糕、家居、百货、服装、个护、美妆、数码等十数个实物品类销售,而多点Dmall主要聚焦于区域零售巨头,更像是合作商超的“电商平台”,用户在一定区域内,只能看到一家多点Dmall合作的商超,这不仅避免了合作商超之间的恶性竞争,也可以让打开多点DmallAPP的用户,都成为合作门店的线上用户。

其实,从京东到家和多点Dmall的定位布局来看,二者间本质的不同就在于一个是互联网平台的思路,一个是传统零售人的思路,一个是为线下带来更多的流量,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一个则是基于传统零售的切身痛点,从门店后端的数字化改造入手。

但相对而言,多点Dmall的模式更具有差异化优势,这也是其摸索了很久之后的选择。创立之初,多点Dmall也是采用当前很多生鲜平台的前置仓“代购模式”,并曾在全国20多个城市攻城略地,疯狂“烧钱”,一年的狂奔之后发现,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模式的调整之后,多点Dmall将侧重点放到了后端的数字化改造,深入传统零售的供应链体系,这一模式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截至年12月,多点APP注册用户万,月度活跃用户1万,已经蝉联QuestMobile、易观、极光大数据等各大生鲜电商排行榜首位近3年。

而据多点Dmall披露最新数据显示,多点在年春节期间,GMV同比增长.2%,新增注册用户同比猛增.3%;年1月,GMV超42亿元,环比去年12月增长.2%。

站队腾讯新零售:京东到家与多点Dmall互为竞争、互为补充

有趣的是,京东到家和多点Dmall背后,站着相同的一位大佬——腾讯。

此前金融界的中场盘点中曾提到,腾讯+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是目前新零售战场的两大主阵营,腾讯京东本就同气连枝,而京东到家就是京腾赋能线下的排头兵,其正是凭借京腾的联合背书,才能迅速接入传统商超,形成规模化优势。

年8月,多点Dmall公开确认接受了来自腾讯的融资,并与其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意味着,在新零售的两军对垒中,多点Dmall也正式站队腾讯。

多点Dmall选择腾讯也是出于二者的互补性——腾讯作为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能力更强,可以助力Dmall对传统商超的数字化改造;而相比腾讯,多点Dmall在赋能传统商超的过程中,曾亲自为每个区域零售巨头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后台对接系统,更了解传统零售,是腾讯在赋能线下时必不可少的帮手。

而最重要的时,盘点京东到家与多点Dmall的模式不难发现,二者之间虽有交叉、互为竞争,却又在业务方面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一个依托专门的商超平台和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能力,为C端用户提供极致的配送体验;一个深入传统零售的供应链体系,为B端做各个链路的数字化改造。二者合围,腾讯将在新零售的平台布局中,形成一个覆盖B、C两端的闭环。

由于业务的交叉,京东到家与多点Dmall未来的局部竞争总是在所难免,而二者究竟能否实现更好的协同效应,还有待时间验证。但对腾讯而言,只要双方不会出现恶意竞争,就一定是利大于弊,这也是腾讯一贯的投资手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