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灵兽第篇原创文章
便利蜂新一轮的挑战,也才刚刚开始。
作者/十里
ID/lingshouke
1
便利蜂放开加盟
便利店直营模式的信徒便利蜂开启了伙伴共赢计划。
几年前,便利蜂曾野心勃勃的公布“三年万店计划”,但三年的疫情使便利蜂受到重创,企业先后通过裁员、大规模关店和优化运营等手段,进行了自我救赎,但效果并不理想,直营模式的压力依旧沉重。
这一次共赢计划的放开,意味着便利蜂正在从直营模式切换到加盟模式。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新的加盟模式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委托型加盟”,初始投资约为21万元,相当于是租赁或购买便利蜂现有的成熟门店;
第二种,是“带店型加盟”,所需投资高达65万元,这个模式下,加盟商需要新开一家便利蜂门店,而关于加盟模式的收益分配细节尚未公布。
如果从日系便利店的数据来看,罗森是抽毛利的35%;7-11抽毛利的25%,因此,《灵兽》认为,便利蜂对于加盟模式的收益分配占比并不会太低,其委托型加盟抽成比例恐怕会介于两者之间,甚至更高。
“便利蜂早在几个月前,就曾向员工释放可以加盟的消息,有些直营门店在下半年已经转为加盟店,还有一些员工正在观望。”一位便利蜂前员工告诉《灵兽》。
同时,其进一步透露,目前优先将直营门店转成加盟店,暂未放开带店型加盟。
至于费用方面,员工选择加盟门店,除去品牌使用费及培训费,日常经营中的店租、供货成本由便利蜂负责,本人还需要承担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水电费等。
回顾便利蜂从创立开始,便执意采取直营模式,尽管直营模式不容易快速做大规模,也一直被业内探讨,但便利蜂却多次表示,加盟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风险是中国的便利店做不大的原因之一。
对便利店来说,如果不卖鲜食、不卖热食,单店营收就做不高;如果售卖鲜食、热食,加盟带来的利益冲突又很容易滋生食品卫生问题,最终拖累品牌。
而对于此番突然放开加盟的举动,上述便利蜂前员工向《灵兽》表示,一方面,便利蜂的资金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加盟门店店主自驱力更强,可以降低门店的用工、管理和服务成本。
众所周知,便利店行业投入大、回本慢,是一条长线生意,为了减轻资金压力,国内主要的便利店,无论是外资便利店,还是本土便利店,采取的主要模式都是加盟。
在这个模式下,一方面,供货、选址、门店设备等由公司总部统一管理,降低了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收取加盟费、管理费或提成等,品牌可以实现收入多元化,进一步降低整体经营风险。
2
便利蜂何以至此?
尽管便利蜂将自己定位为“用算法来优化和覆盖整个便利店运营中的一切”,但回归到零售本质,终归还是一个传统生意,面临着效率、成本和体验这三重大山。
前面的五年,便利蜂稳扎稳打,真正走向“刹车”的关键节点正是在年。
“两年前,国庆前后,公司上市的工作失败,后续为了融资,不惜成本大规模扩店,在两个月时间开出了近家门店。”一位便利蜂前员工向《灵兽》总结,日均5.5家扩张的速度的确令人侧目。
然而,这样的扩张显得有些盲目,甚至忽视了战略布局,不仅迅速跨出了其主要市场北京,还进军了如山东、河南以及竞争尤为激烈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如此规模化的扩张很快就暴露出多个问题。
首先,便利店业务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新区域,不仅需要与当地品牌展开竞争,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当地供应链,这无疑增加了运营成本和供应链压力。
其次,由于便利蜂坚持全直营模式,这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和运营压力。直营模式是零售业中最需要资本和运营投入的模式,从供应链管理到店铺租金、人力成本和设备,每一环都需要大量资金。
加上便利店行业通常的毛利率只有25%左右,所以资金主要来源于加盟、融资或店面快速实现盈利。虽然便利蜂曾在年5月声称其在北京地区的超过家门店在年已实现盈利,但此后并没有进一步的盈利信息发布。
天眼查数据显示,便利蜂自成立以来仅完成了三轮融资,最新一轮是年的数亿美元级别的C轮融资。显然,想要让家门店实现自负盈亏是一件难事。
随着便利蜂造血能力的减弱,资本市场对其的态度也逐渐变得谨慎。
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