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
吴春辉王君亚
狗年正月还未过,西安本土24小时便利店每一天(以下简称“每一天”)宣布完成A轮2亿融资,由春晓资本领投。创始人张培彦没有想到的是,消息一出便在业内引爆,数十家的媒体争相联系采访,他很早就预见到便利店和资本迟早会碰撞出火花,但是没有预见到自己成了其中的一个焦点。
每一天便利店创始人张培彦
在便利店行业,张培彦已经摸爬滚打了近八年,虽然现在门店数已经突破家,但个中辛苦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开便利店是个“勤行”,“弯腰捡钢镚的幸福”多少有些便利店人的勤勉与坚持。
张培彦身上并无明显杀伐之气,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个性爽朗,很真诚,好交朋友,零售前沿社(ID:lingshouqianyanshe)记者与他有过几次接触,深有同感。他说自己是一个很热情的人,“有温度的人更容易和人交流”。也许正是他的热情,才让他多年来在西安有着攻城略地式的发展速度并保持优势。
作为区域便利店的明星企业,在产品、服务、供应链打造以及技术的运用层面,张培彦并不吝啬他的智慧,每一天的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和创新上有着精准地判断。
如今融资成功,每一天又站在了赛道的另一端,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张培彦被问及最多的问题就是“这笔钱你怎么花?”他早有答案,那就是关于每一天的战略规划,他总结成了28个字:企业文化聚人心,组织架构内驱动,优质服务市场化,科技运用控成本。说白了,智慧物流、供应链上下、大数据的运用,以及引进优秀的人才都是每一天构建未来的着力点。
目前,每一天旗下有便利店、生鲜超市、帮便利B2B供应链平台、唯客润物流公司以及自有品牌公司等几大业务,俨然,每一天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分析一家企业和评判一个创始人的方式有多种,但支点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企业的诚心正意,张培彦正是踩着节点和节奏的逻辑来打造每一天。
张培彦的几个关键时刻
每每踩对节点,对于张培彦来说不仅是敏锐的洞察力还有临门一脚的勇气。
年6月,张培彦正式创办每一天便利店。彼时,西安人均GDP达到了美元,这也正是中国二三线城市的便利店迎来了新一轮高潮的转折点,更是张培彦踏准的第一步,“在这个市场你进入的过早,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去教育市场,如果进入的晚,又会碰上更多的竞争者起跑。”张培彦回忆说,“一般在人均GDP达到美元后,才能支撑通宵营业的便利店。此后不久,西安便利店市场迎来了高速增长阶段。除了每一天,外地品牌唐久便利也进入西安,随后,有木有便利、全购便利争相抢占西安市场。
张培彦将当时的策略形象的比喻为“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秉承着先打出去再瞄准的思路,也就是先实践后总结,很快每一天迎来了第一个家门店。
对于仅仅创业一年半的张培彦来说,家店意味着发展开始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年,便利店只是顶着便利的光环,和现在令人欲罢不能的业态环境不可比拟。那时,中国强大的购买力还未释放,企业盈利潜力尚未开发。
第家店,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节点,他需要彻彻底底从个体转化为连锁思维,这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思想层面的认知。张培彦凭借,模块化、标准化和流程化三方面的探索,由此,每一天进入“加速度”时代。
关于企业节点论,张培彦赞同,他认为企业创始人是球员还是球星,最大的区别就是于对于关键点的把握和能力。
鲜食是便利店绕不开的产品,不管从影响或者利润来看,都是最好的选择,也成为竞争最激烈的部分,差异化、本土化的尝试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前不久在一个关于西安生活的公号里,有一篇关于西安便利店美食的文章,有人在文末留言说,身处异乡,有些想念每一天的麻辣烫了。如果张培彦看到,应该甚是欣慰,因为他的坚持,让每一天麻辣烫项目上马,有的店铺甚至拿出一半的面积来经营。现在看,麻辣烫成为了每一天明星产品。
不仅如此,每一天引入资本也是在关键点上,新零售的不断强化,让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成为必要,资本更将加速每一天“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有评价说,每一天的策略是“跑马圈地”的粗放式经营,张培彦明确表示过“速度”是每一天很长一段时间的关键词。因为在蒙牛工作过,对于一头牛跑出“火箭的速度”,把握好“质和量”,才是便利店成功的关键因素,这点张培彦有着切身的感受。
之所以选择便利店作为自己事业的开始,和张培彦的经历有关,他经常被派到陌生的区域市场开拓,在销售的过程中他不断人之认知消费者的需求所在,就这样,便利店被他看成是带有烟火气的“心安处”。
张培彦认为,消费者对于消费无外乎看重的是价格、便利,以及体验,再将这三者拉到商业层面则对应电商,便利店,以及综合性购物中心,加之对标日本和台湾的流通体系,在当时,他坚定地认为连锁便利店一定会成为一种趋势。
在《-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咨询研究报告》称,未来几年是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张培彦有充裕的时间,空间和资本构建对未来的想象。
每一天的逻辑
纵观成功的企业史,企业进入什么,放弃什么都充满了创始人的决断,毫无疑问,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带有时代的偶然和市场的必然,更有创始人的精神气息,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年,张培彦开始了对于每一天发展节奏的调控,在年和年两年里就集中发展了家店铺,并将战略中心收缩到陕西、郑州。在他看来这样做有利于供应链效率的最大化。
年,在品牌竞争日趋激烈之下,张培彦又开始了另一种思考,每一天建成1平方米立体仓储中心,配置平方米低温仓库,平方米冷冻仓库,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常温、低温、冷冻商品集中物流配送,年吞吐量超过10亿元,可满足未来超过家门店的物流配送需求。在接受采访时,张培彦表示,有了资本的加持,下一步将加快扩张速度,而供应链的提前打造让这个成为可能。
再来看一个时间,年,每一天创立旗下全资子品牌“帮便利”。帮便利以B2B模式为主,但面对供应商,不收取通道费用,面向小店主,也无意赚取商品差价。目前来看,仅有物流费用、后期加盟费以及货款账期等盈利点。而改造方式通过综合提升门店“采购力、物流力、运营力、品牌力”这“四力”来赋能终端。
张培彦介绍,帮便利已经服务了西安的多家夫妻老婆店。利用帮便利B2B业务实现转化加盟。
看到这,你也许明白,基于供应链打造以及B2B模式的催化下,每一天得以快速扩张。
张培彦希望将每一天直营店和加盟店比例保持在5.5:4.5的范畴内,他认为这样的比有助于对品牌的品质保护,但同时,他也认为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未来的平衡比如何,他表示主要看市场的支点在哪里,是一种相对动态的平衡。
在张培彦的商业思想中,消费者的需求是控制企业发展节奏的最好参照系。年,每一天生鲜超市开业,张培彦更是将其形容为自己的二次创业,他的理念很简单,就是更接近消费者。中国经营连锁协会秘书长王洪涛此前也表示过,未来拥有便利店和社区超市双重属性的跨界零售业态更具竞争力。
“技术就是站在未来看现在,未来的东西,我们要掌握前沿,拥抱消费者需求变化。”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张培彦看来正是拥抱未来的开始。年,无人零售业态火爆,入局者甚多,但是下半年,曾经怒吼的颠覆论突然哑火,唱衰声起,其实每一天也涉及无人便利店,以及办公室货架业态,与盲目进入无人零售风口的企业不同,张培彦对于新零售的趋势和探索有着自己的见解,“对于无人的发展,不能追求速度,而是质量。最重要的还得实体门店作为前置仓进行无人业态的维护,这样成本低,可操作性强。”
便利店剩下的秘密
毫无疑问,便利店的资本时代到来了,张培彦曾在一次论坛上总结“跨界、融合、资本”将是便利店未来的重要条件。
零售前沿社在不久前曾撰文《置之“死地”而后生!北京便利店最全调查》对于北京便利店市场的资本运作情况有过详细的描述,之所以投资每一天,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何文表示,从国内外发展经验来看,便利店将是未来线下零售的重要流量入口,是确定性极高的商业模式。在消费升级拐点已到的区域中心,寻找便利店龙头企业,也成为资本方核心投资逻辑。正如此,契合点的完美一致,每一天与春晓资本一拍即合。
在去年中国经营连锁协会举办的便利店大会上,嘉御基金卫哲道出了“便利店不是新零售的风口,而是门口”的论断,他认为物流和引流这两个成本问题,反而将成为实体便利店的发展机会。而从物流和引流的角度看,每一天在西安地区有着现实的说服力,同样是引起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