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则新闻,让她姐痛心的同时又感到震惊——
光天化日之下,女童独自取快递被陌生男子尾随猥亵。
图源:新浪微博
所幸快递点老板察觉不对劲,立即呵斥陌生男子,才使得女孩没有受到更大的伤害。
陌生男子猥亵的过程也被监控记录下来得以曝光。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但仍然有很多人的犯罪行径,发生在监控捕捉不到的地方,掩藏在各种名目的关系之下。
比如亲子、夫妻……甚至,二者合二为一。
什么意思?
看看这张照片,猜一下两人是什么关系?
答案似乎显而易见——
这是一对父女。
但十五年后,这对父女成为了一对夫妻,甚至孕育了三个孩子。
且生下三个孩子后,女孩还不满20岁。
听着耸人听闻?
更耸人听闻的是,20岁这年,女孩车祸身亡。
医生掀开女孩的衣服,发现她身上的伤痕不像车祸导致。
事情没那么简单,这是一场有预谋的犯罪。
这个年轻的女孩,短暂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情。
被绑架、被监禁、被强奸、被强迫卖淫、被殴打致死……
而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照片中的女孩》
图源:豆瓣
照片中的女孩叫莎朗。
莎朗本可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她聪明绝顶,不仅参加了美国预备役军官训练营,还参加了科学俱乐部,在天才班。
中间的是莎朗
她目标明确,在高中入学第一天就坚定自己要上佐治亚理工学院。
高中毕业,她不仅成功考上佐治亚理工学院,还拿到了全额奖学金。
收到录取通知的这天,是她人生中最兴奋最美好的一天。
她做好了要去念航天工程系的准备。
如果顺利,她将来会成为美国的空军参谋长,或者航天工程师。
但一切终究只是幻想。
莎朗的表情暴露了她的经历,行为科学家称这是一张长期受虐的脸。
虐待,自她幼年时期就开始了。
抱着莎朗的这位成年男性叫华伦。
对外,这是一对父女。
而关上家门,这对“父女”的关系,处处都透着诡异——
华伦经常脱掉莎朗的衣服殴打她,并拍照纪念。
从小到大,每一个年龄段都不放过。
身体上的暴力还只是最初级的。
莎朗的家里没有门,只有门帘。
华伦可以随时进入莎朗的房间,莎朗没有任何私人空间。
莎朗的衣柜里,有很多性感的内衣,那都是父亲买给她的。
莎朗似乎没有觉得有哪里不对,她习惯了这一切。
珍妮是莎朗最好的朋友。
之前珍妮也只是觉得莎朗的父亲是个怪人——
他不允许任何人给莎朗打电话;莎朗听到他的声音就会很焦虑……
以及,珍妮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有父亲庆祝女儿考上大学在杂志上刊登广告时,选的是如此性感的照片?
直到有一天,珍妮在莎朗家里做客。
两人正在嬉闹,这时华伦拿着枪进来了。
华伦当着女儿朋友的面,毫不顾忌地强暴了女儿。
让人痛心的是,被强暴后,莎朗反而安慰吓坏的朋友:
“没关系,爸爸只是在闹着玩,他一直都是这样,让我们忘了吧。”
莎朗被性侵,不是一天两天了。
珍妮这才明白,自己的朋友莎朗到底生活在怎样的地狱里。
然而,珍妮不知道的是,地狱的大门,才刚刚朝莎朗打开。
事情朝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下去了——
莎朗怀孕了。
华伦要求莎朗生下来,把孩子寄养出去,以获得一些钱财。
莎朗读书的计划也被迫中断,华伦以无人照顾自己为理由,不再允许莎朗去读大学。
当女性梦想的翅膀被折断,控制就变得更加轻而易举。
更可怕的是,十八岁的莎朗,纯洁动人,像一只小鹿。
莎朗的美貌,把她进一步推向了地狱。
华伦带莎朗离开了他们本来生活的地方,并带着莎朗用假名字在异地办理了结婚证。
一夜之间,两人的关系从父女变成了夫妻。
但“恶魔”华伦并没有就此停手——
他打起了莎朗的美貌的主意。
莎朗被华伦送去了夜总会当脱衣舞娘。
怎么有钱赚、怎么来钱快,就怎么做。
去百万富翁俱乐部跳贴身舞;
在卫生间门口兜售50块一次的性服务;
但即便是赚了钱,莎朗依然无法逃脱被殴打到浑身淤青的命运。
这期间,莎朗又怀孕生下了两个孩子,孩子是莎朗的软肋。
于是,为了防止莎朗逃跑,华伦留下了莎朗的第二个孩子迈克尔,并寸步不离地看着他。
但华伦对她的压迫和控制,远远没有到此结束。
恶魔华伦恨不得榨干莎朗的每一滴骨血,甚至是生命。
不久后,华伦给莎朗买了一份人身保险。
暴力、性侵、人身控制、购买保险……
下一步,似乎显而易见。
果不其然,年4月的一个深夜,年仅20岁的莎朗车祸身亡。
真相当然不是车祸。
她伤痕累累的尸体,诉说着这个少女过去十五年间遭受的暴力对待,和这个曾经是她父亲、后来是她丈夫的男人华伦的真面目。
然而,这些只不过是真相的冰山一角。
当华伦被警方缉拿归案时,警察发现——
华伦可不是一个娶了自己女儿的禽兽这么简单。
此前他有非常多的案底。
他犯有猥亵女性、抢劫银行等多重罪状,且他曾在年到年间坐过十年牢。
从时间线上推断,年前后出生的莎朗,显然不是他的亲生女儿。
这也就是说,华伦通过一系列手段,非法监禁了莎朗15年。
但,莎朗是怎么沦落到华伦手上的呢?
没有人知道她来自哪里,她经历了什么,这一度成为一个迷案。
莎朗是年去世的,但时间来到了年,时隔21年,案子终于取得了一些进展。
美国联邦调查局再次审问了狱中的华伦,这次他嘴里说出了一个全新的名字——
桑迪。
桑迪是莎朗的母亲。
纪录片中不乏谴责桑迪的声音,因为华伦是在和桑迪交往期间,拐走桑迪的长女莎朗的。
如此说来,桑迪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
因为她的疏忽,让女儿在不到5岁的年纪就被华伦拐走,并间接导致莎朗被华伦控制了将近十五年。
然而,莎朗的悲惨遭遇难道真的是母亲一个人的疏忽造成的吗?
看完纪录片,她姐无法说出谴责桑迪的话。
桑迪踏入婚姻时,不到20岁。
她和第一任丈夫克利福高中时相识,感情热烈,然后火速怀孕。
但在最需要丈夫在身边时,战争爆发,丈夫去了越南。
桑迪独自一人生下了孩子,独自一人抚养。
等丈夫第一次见到孩子时,女儿已经6个月大。
中途短暂回来修养之后,克利福照顾了妻女一段时间。
然而很快,丈夫再次回到了越南,孩子再次甩给了妻子一人照顾。
一个人抚养孩子的辛苦和难度可想而知。
桑迪需要人能帮助她,照顾她。
但显然,远在越南的丈夫做不到。
桑迪选择了离婚,并和其他男人约会生下了另外两个女儿。
只是这次,依然所托非人。
自此之后,桑迪便一个人带着三个孩子住在拖车公园。
拖车公园显然不是长久之计,在自然灾难面前更是不堪一击——一场龙卷风毁掉了她们的栖身之所。
本就面临繁重的育儿和养家压力的桑迪,看着眼前的一片狼藉崩溃了。
她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综合症(PTSD)。
走投无路的桑迪带着三个孩子去了社会服务机构,她本以为能得到一些帮助。
社会服务机构只留下了三个孩子,这无异于直接从一个母亲手里生生抢走三个孩子。
桑迪痛哭流涕,却只被告知:
“去教堂吧,这样你会觉得好过些。”
彼时桑迪不知道,这样的一句“劝导”进一步把她推向了更糟糕的境地——
桑迪在教堂遇到了华伦。
华伦简直像救世主一样,他说:
“跟我结婚吧,我会照顾好你和孩子们的。”
失去了一切支援的桑迪,以为找到了真正的爱人,便投向了华伦的怀抱。
但剧情在两人结婚后急转直下。
恶魔华伦迅速暴露了自己的真实面目——
他随身带刀,时刻威胁着桑迪,警告对方永远都别想离开。
桑迪婚后依然过得窘迫,以至于给女儿买尿布都没钱。
她在便利店使用了假支票购买尿布,却因此被判监禁30天。
这给了华伦下手的机会。
华伦从一开始打的就是桑迪孩子的主意:
他此前有强奸4岁幼女的犯罪记录,这是一个恋童癖。
华伦趁机把桑迪两个更小的孩子送到福利院,并带走了5岁的莎朗。
出狱后的桑迪发现华伦带着三个孩子消失后向警察寻求帮助。
但一切毫无助益。
警察问桑迪:你结婚了吗?
桑迪答:YES。
一个YES斩断了桑迪得到帮助的可能性。
因为“你们是夫妻关系,这属于民事纠纷,警察管不了”。
……
桑迪作为母亲,固然有失职的地方。
但孩子显然不是桑迪一个人的。
只是桑迪生下孩子后,在她需要支持和保障的各个阶段,她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对待。
战争发生,丈夫去打仗,导致她不得不独自育儿;
自然灾害出现,她居无定所,导致她不得不把孩子放在福利机构;
福利机构找到孩子的父亲,希望他能抚养三个孩子,但父亲以自己情况也不好拒绝抚养。
三个孩子的抚养责任,依然只落在桑迪一个人头上。
她为了让三个孩子得到好的抚养再次走入婚姻,结果在婚姻中得到了更糟糕的对待,但一切都被一句“家务事”掩盖过去。
没有人考虑过桑迪的处境。
没有人给过桑迪足以生活下去的支撑。
换句话说,桑迪的一生,是被结构性的困境毁掉的一生。
莎朗短暂的一生和她的故事让人无比唏嘘。
桑迪的一生,也是被苦难和血泪填满的一生。
当我们回溯故事的起源会发现,受害者一环扣一环,这一切都不过是一场轮回。
无恶不作的华伦,同样也曾是一位受害者。
在FBI的侦探和调查记者半强迫半引导地谈话之下,华伦说出了他童年的故事。
也让我们看到了恶的起源。
他幼时丧父,有兄弟姐妹,母亲无力照顾,把他送到了福利院。
从此他开始面临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暴力对待。
照顾他的老太太用烟头烫他的手,把他的头摁进衣柜里,打到他的脚肿到无法走路。
同在福利院的男孩们殴打他、强奸他……
长久遭受虐待,让华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他从福利院逃跑之后加入了军队,后来每到一个地方就靠偷东西维生。
他在幼时被非常糟糕地对待,这种对待在他身上留下了长久的烙印。
遭受暴力虐待的华伦,因为年纪太小无法作出反抗。
于是,等他长大之后,他选择将刀伸向了比他更弱小的群体——儿童、女性。
于是,他犯下了猥亵幼女、强奸……各种罪孽。
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恶的传递和轮回。
但看到恶、经历恶,就要传递恶?
恶没有源头,但可以有终点。
纪录片的最后。
是一场迟到了近30年的追悼会。
时间来到了年,莎朗找回了她本来的名字。
她叫苏珊。
苏珊经历了糟糕且短暂的一生。
她从未被生活好好对待过,没有得到过真正的支持和爱。
但她却总是在宽慰和支持她身边的所有人。
她是一个很棒的朋友。
她是一个很好的妈妈。
她把那些所有的恶意,终结在了她这里。
她被深渊凝视,但她依然选择不成为深渊。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