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无忌君
十三叔
文
花花梓
美
“可以解别人的忧,也能填满自己内心的洞。”
说到便利店,很多人会把它与东野圭吾笔下的《解忧杂货铺》联系到一起。
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不仅装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距离人生活最近、烟火气最浓的地方。
日本作家村田沙耶香笔下的《人间便利店》,就将人成长中的情感和生活中的感悟与一家便利店纠缠到一块。
科技浪潮下,传统商业模式在被新技术不断改造和取代,原有的客户需求和行为正在被一串串数字重新定义和解读。
便利店行业同样也被卷入其中。
没有情感的算法,能够真正读懂人吗?
店长和算法,谁更“靠谱”?
成立仅3年多的便利店连锁品牌——便利蜂,已经在全国20个城市开出了超家门店,累计募集自资金达15亿美元。
在受疫情冲击的市场大背景下,便利蜂超市北京地区的多家门店被媒体曝出实现整体盈利的消息。
3年多的时间,便利蜂就可以实现盈利。这种速度超越了传统便利店7年盈利的行业定律。
不管是便利蜂自身也好,外界对它的评价也罢。
最终,所有的结论都将这次功劳归结于算法驱动上。
真的是如此吗?
值得肯定的是,便利店的数据化确实给门店运营带来的方便,但是否真的是其盈利的根本,仍旧值得我们来探讨。
其实,十年前,国内便利店就在尝试数字化转型。只不过,能够做的如此彻底的,目前在国内可能只有便利蜂一家。
这可能与他们之间的基因有关。
提到传统便利店改革,就不得不提到美宜佳。
早在十几年前,老牌的连锁品牌美宜佳就曾在数字化上做过强有力的突破。
当时,加盟店与美宜佳总部在销售数据和采购商品时出现扯皮等问题愈演愈烈。年轻的美宜佳管理层团队果断找到了解决方案——门店安装POS系统,以此来对门店销售和商品采购做统一有效地管理和分析。
美宜佳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来源于7-11日本创始人铃木敏文的经验。
在铃木敏文看来,“POS系统对销售数据的详细搜集和对销售情况的掌握到了令人生畏的地步……可以清楚的知道什么商品,在什么时间段卖掉多少件,卖给什么样的顾客。”
只是,美宜佳大力推进门店数字化的第一步,就遭遇到了非常强烈的抵触。这种反对声音来自于加盟商。
在要求门店安装POS机时,很多加盟商认为成本过高,而拒绝安装。然而,在美宜佳总部强硬的态度下,最终,只有四分之三的门店选择妥协,余下的四分之一加盟商选择与美宜佳“一刀两断”退出加盟。
不过,机遇总是留给激流勇进的人,命运也总会向不断努力的人靠拢。
年,美宜佳在珠三角已渐成密布之势,其统一采购、配送、POS系统初见大成。
传统便利店的核心是人,而便利蜂的核心是算法。
相比较之下,便利蜂自从诞生下来就是以科技创新为基因。
这也注定着,在数字化的路上,便利蜂的自然生长与传统便利店断臂求生的改革会有着不同的效果。
便利蜂研究院负责人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便利蜂的本质是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算法驱动来更好满足用户的即时消费需求。
以至于,现如今,便利蜂的数字化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
门店运营到底是算法可靠,还是人更可靠?
便利蜂和一位日系品牌的便利店店长给出了两个答案。
便利蜂的运营模式,是用算法的理性替代了店长的经验主义,并且为此,便利蜂还曾针对算法与店长的经验主义专门做过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算法要比店长的经验更精确。
便利蜂信赖算法的原因是,他们认为,人在决策任何事情的时候,会带有主观意识的成分在里面,同样,在便利店店长身上也会发生。这很有可能会导致,店长在选品、经营过程中出现不佳的情况。
在便利蜂的实际运营中,门店的货架上需要摆放什么样的商品、商品如何去搭配销售、临期产品如何处置等问题,全部交给算法去决定和处理。
而南京一家日系便利店店长则表示出不同看法。他表示,店长的日常工作都是处于非常忙碌的状态。这其中包括,做与店员一样的日常工作、监督店员工作、整改日常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订货并且每天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甚至有时候,忙到连用户运营方面都无暇顾及。离开人来做整体的判断和分析,是不太好实现的。
因此,在算法决策和店长决策就成为了当下最重要的一个矛盾焦点。
这位店长认为,用户需要进行沟通之后,才能更直观的表达需求。
而便利蜂创始人则觉得,他不认为自己在做纯粹的零售,而是把它当成数据业务来看。通过技术和数据不断优化,减少人为因素,提升运行效率和效果,实现价值最大化。
一个重视人的决策,一个重视算法的决策。
不过,现阶段,便利蜂北京地区的门店盈利只是整体盈利,也就是说,也有亏损的门店存在。
算法能否让所有的门店都获得盈利,还有待继续考证。
0.01%的精度和少许之间
谁更贴心?
6月5日,便利蜂广州首家门店在天河区黄埔大道西开业,成为便利蜂机继深圳之后,在华南地区的又一家门店。
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着重的提到了便利蜂的数字化内容:便利蜂广州首家门店高度智能化。店内没有人工收银,取而代之是几台自助收银机,顾客可以通过便利蜂APP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