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宜佳门店数量已超家,并以平均每天新开7家店的速度持续扩张。
作者博雅编辑
鹤翔
零售商业财经Retail-Finance
3月15日,美宜佳便利店广东地区售药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这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试点便利店享受24小时购药(乙类非处方药)便利,而搭上“便利店+药店”政策快车的美宜佳,在同一母公司的管理运作下,将便利店业务与健康板块(春悦林)协同发展,更利于相互借力、资源共享。
当然,广东美宜佳“便利店+药店”模式能否成为药品零售新业态,仍待市场检验。
01美宜佳“便利店+药店”,内部供应链协同以超家门店规模拿下“中国便利店之王”之称的美宜佳,近日获得了广东省第一张乙类OTC的便利店销售牌照。
图/东莞首家试点单位颁证现场
截至目前,美宜佳在广东的有效门店数量总计家,涵盖了广东所有的地市县和乡镇,门店类型住宅区占比达60%,24小时营业门店数量超家,可以弥补传统药店非营业时间的时间差。
美宜佳的万店规模,已经形成万物互联的基础载体,这意味着美宜佳可以利用门店优势满足更多消费者24小时日常急需用药的多元化需求。
同时,美宜佳将药品作为新的引流品类,不仅有利于拉动门店销售额及综合毛利率,还能进一步提升顾客粘性,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成为链接社区生活最有效的渠道。
据了解,美宜佳便利店以设立药品专柜的形式满足年轻人24小时日常急需用药的多元化需求,药品以风寒风热感冒类、小儿退热及便秘类、肠胃消化类、清热解毒类、营养补充类等品类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以“美宜佳+春悦林”为试点,属于同一集团管理的大型连锁便利店总部与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
美宜佳便利店与春悦林均为美宜佳控股有限公司下属企业,爱企查显示,春悦林成立于年9月,其法人代表刘源龙,正是美宜佳健康业务板块的负责人。
两方业务打通后,不仅可以共享店铺资源与供应链效能优势,更能提高门店在城市配套中的权重,也与其他品牌形成强差异。
事实上,美宜佳并非“吃螃蟹第一人”,从全国范围看,“便利店+药店”模式多地早有尝试,无奈效果不佳。
早在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相关条例便指明,“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它商业企业可以零售乙类非处方药。”此后,甘肃、山东、四川、北京、辽宁、江西、浙江、内蒙古、福建、湖南等数地也发布了类似的措施,放开乙类OTC的经营。
其中以成都最为典型——与广东相似,同样是指定大型连锁便利店与药品零售企业联合。可惜的是,药品在便利店的销量并不如预期理想,在试点一年多以后,成都已不再有便利店涉及药品销售。
此外,屈臣氏、万宁、物美、京客隆等连锁企业也曾在北京的少数门店尝试“卖药”,但多数仍属于小规模试点阶段,且效果未达预期。
业内人士也普遍对“便利店+药店”的模式不太看好:首先,消费者并未养成便利店买药的习惯,便利店看不到销量增长,往往难以坚持下去;其次,传统药店尚且面临着品类优化的难题,在便利店场景下,做好品类管理更难。
“药品属于特殊商品,就算是乙类非处方药,也还是属于药的范畴。”一位消费者直言,该模式不适合推广,“如果没有专业药师作为临床药学服务的用药指导,出现给药错误而导致的患者不良反应,责任由谁承担?再者,目前许多正规药店都存在不负责任推销高毛利药品或保健品的违规行为,便利店又该如何规范?”
美宜佳售药风险不小,尤其对药品采购、销售、管理等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来看,美宜佳试点门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5年,这期间美宜佳可将试点门店在广东全省范围内逐步推开,以此测试市场反应。
02美宜佳“便利店+”,欲做“线下履约之王”?近年来,美宜佳在线下门店运营上花费了不少功夫,“便利店+药店”只是美宜佳“便利店+”战略中水到渠成的一步。
据《第三只眼看零售》此前报道,除了向门店导入鲜食、咖啡品类外,美宜佳于年重点孵化“美宜佳起刻”高端店;同时,还试水“美壹智超”自动贩卖机项目,并推出“三年全返”等让利活动吸引加盟商。
由此可见,美宜佳已经形成一个以便利店为主业,多业态延展的生态产业链,触及智能零售、电商外卖、物流、金融、食品加工、培训、信息系统等多维角度,这也是美宜佳“便利店+”的生态布局。
美宜佳一直在门店叠加高附加值服务。具体而言,消费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