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要从灵感之茶到卓越之茶。
食品资本局(ID:FoodBud)
文|西子
最近一段时间,喜茶在投资上的动作有点频繁,这也不奇怪。毕竟,资本市场对喜茶有着更高的期待。
9月13日晚间,据彭博社报道,有消息称喜茶向瑞幸寻求最早年赴港上市的可能性,募资至少5亿美元;喜茶在新一轮融资完成之后,估值已经超过亿元。
此前还有一则传闻的消息,对喜茶赴港上市的后的估值期许是亿港币,折合人民币超过万元。
喜茶的估值是不是过高?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年底,喜茶已在海内外61个城市开出家门店。从窄门餐眼的数据来看,喜茶的现有门店有家,已经新开家,到今年年底按照这样的新开门店节奏,突破家是有可能的。
按照现在喜茶门店的数据来看,单店月销售额大概在93万元,再加上喜小茶和零售化的产品,年度的交易额触及百亿规模,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依据销售额给12倍的PS(Pric-to-Sals),也就是亿的估值,并不为过。
从奈雪的招股书里面,可以看到的是,茶饮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成本占比为29%左右,而包材成本占比为9%(年数据)。原材料成本中,主要构成的就是茶叶、水果和乳制品等。
喜茶与奈雪这类公司主要是以水果茶产品为主,如果把水果的采购额占比界定在10%-15%之间的话。根据喜茶去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全年的鲜果消耗超过吨,为供应链上游的农民创造了高达7.5亿元的收益。
喜茶去年公司的整体收入50-75亿元,而去年喜茶的门店总数为家,按照单店月销93万预估,全年销售额77亿元。双边信息交叉做预估,喜茶去年的销售收入有60亿左右,按照10倍PS,估值亿也较为合理。
可以看看星巴克的市值,现在有亿美元,星巴克中国能在其中占比25%,给星巴克中国的估值也就是亿元(.5亿美元)。星巴克中国一年的收入在多亿,按照当前的估值来看,差不多就是10倍的PS。
再看看饮料界的当红炸子鸡——元气森林,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元气森林年的销售额目标是75亿元,最新一轮融资的传闻,其估值已经去到了亿美元(亿人民币左右),差不多就是接近13倍PS。
只是在一级市场拿比较高的估值去上市,会比较危险,毕竟二级市场在做价值回归。像今年海底捞就是高开,最近已经跌哭了,市值已蒸发接近亿人民币。
10月27日,海底捞低开低走,盘中一度跌超8%,股价创年内新低23.1港元/股。最新看的,海底捞股价跌7.33%,报23.40港元/股,最新总市值为亿港元(约亿人民币)。
数据显示,年2月16日,海底捞曾走出历史高价85.港元/股,总市值一度达亿港元(约.51亿人民币)。随后,股价便跌跌不休。截至10月27日,8个月左右时间,股价较年内最高时跌幅达72%,总市值蒸发约亿港元(约亿人民币)。
海底捞去年的营收为.1亿元,净利润下滑了86.8%,严重低于市场预估。市值暴跌,现在来看,估值只有3-4倍的PS了。
如果按照现在的经营情况,喜茶在明年冲击IPO,做个10倍PS上市是可以走的路子,只是资本市场,亦或是喜茶对自己或许有更高的期待,可以对标星巴克中国去拿0亿甚至亿的市值,这就是要从灵感之茶,到卓越之茶实现一些蜕变。
密集投资,触及面越来越广
10月27日,新国潮预调酒饮品牌WAT鸡尾酒完成A轮融资,由BAI资本、番茄资本携手喜茶联合战略领投。除了低度酒,喜茶还投资了野生植物YPlant,布局燕麦奶领域。
而在茶饮品牌领域,喜茶则通过喜小茶对王柠柠檬茶做了并购,喜茶合计的持股比例为70%,前段时间,还投资了和气桃桃,持股比例为5.1%。
在咖啡领域,喜茶则投资了Ssaw咖啡,其实投资的野生植物YPlant大股东也是做咖啡的。
从喜茶新成立的公司来看,还瞄准了两家饮品品牌——野萃山和苏阁鲜茶,只是合伙公司成立之后,还没有完全进行交割,完成工商的变更。
据了解,野萃山分子果汁,用科学的方式做果汁,在本人的理解中,就是用创新的方式在卖果汁,在小红书等渠道中,很多博主宣传比较多的是,野萃山家最贵的一款饮品,元一杯。
而苏阁鲜茶则是已经成立有10年的奶茶品牌,门店所在区域主要是聚集在广东和湖南两省,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显示,现有门店有家。
从美团龙珠创始合伙人朱拥华接受投资界采访的内容来看,他认为,喜茶的投资是在为奶茶行业红利消失做准备,在做大主业的同时,在产品、渠道和品牌上加固护城河。
盘点一下喜茶的投资策略:
1、茶饮主业上防御性投资,兼顾获取新的能力
今年年初,喜茶发布了一份年报,可以看到喜茶在水果上的消耗量,排序是葡萄、芒果、椰子、桃子和草莓。
而喜茶在茶饮领域的投资,做个分析,基本上是跟水果相关,可以说是在做有效的防御性投资,以及从品类、加盟和价格带上做延伸。
在这个阶段就开始做投资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选择,海底捞在这个事情上就走了弯路。海底捞内部以前认为,孵化某一个细分品类的品牌,每个店长投资万,一个不行,投资10个,总有一个会出来,结果发现,都跑不出来。从火锅业务延伸出来的,还是颐海、微海和蜀海三家做供应链支撑的公司,更为成功。
喜茶自己开辟的子品牌——喜小茶,现在只有27家门店,规模较小;内部孵化太慢了,靠投资来得更快。
2、拆解茶饮领域的投资逻辑
从王柠柠檬茶到和气桃桃,再到野萃山和苏阁仙茶;虽然野萃山和苏阁鲜茶还未交割完成工商变更,也值得分析一下。
最早传闻喜茶要乐乐茶,后面就是喜茶出面否认,在高端现制茶饮的品牌中,在喜茶和奈雪的茶之后的,就是乐乐茶。喜茶如果对乐乐茶做并购,只能算是在高端现制茶饮的集中度做得再高一点。
在8月份的时候,喜茶对王柠柠檬茶做了并购,占股70%;可以看看喜茶的去年产品销量排名前五是哪些,柠檬茶是不在列的。
今年夏天喜茶自身所推出的柠檬茶异常火爆,推出柠檬茶系列当日,销量达40万杯。与此同时,还有诸多柠檬茶品牌拿到大额融资,喜茶在这个领域直接并购一家品牌,去独立发展是非常合理的。
而瞄准的野萃山和苏阁鲜茶,其中野萃山是做果汁的,里面也有大量从喜茶出去的一帮人,已经拿到了金沙江的第一笔投资,其产品的价格带是跟喜茶一样的,所以这家公司的投资,看起来就是产品品类的扩充。
而想对苏阁鲜茶做投资,在本人的理解中,这家茶饮品牌是中间价位的「喜茶」,并且加盟体系打法还算克制。产品主打天然的水果茶,专注0添加的水果茶,在其品牌手册中,介绍的是「不以开店数量为目标,以开店质量为目标。不追求暴利,追求做长久生意。」
而在产品上,坚持手工制作。根据其创始人王骠接受采访的内容来看,也是如此。“我们对标准化的定义,可能和你不太一样,我觉得好喝就是最大的标准化”。王骠举了个例子,年,苏阁鲜茶就开始在店里手剥葡萄,做“巨峰葡萄水果茶”。“当时很多人和我说,你这个手剥葡萄,不标准,不行啊。”
“但是这几年,为什么很多品牌也开始用手剥葡萄了,因为葡萄罐头标准,但不好吃,那标准化有什么用呢?消费者不会为此买单的。我们不喜欢说标准化,我们喜欢说产品稳定性,可能不是%标准的,但是相对稳定。有一定的偏差值,是顾客可以接受的。偏差值的产生,正是因为我们要用些新鲜的,或者手工的东西,去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王镖说。
聂云宸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说,“极度标准化的产品往往是平庸的,而可以做得非常好,却难以保持水准,也是糟糕的。我们一直在试着保持两者间的平衡。”
苏阁鲜茶在产品观念上,跟喜茶所坚持的产品理念还是比较接近的;发展了10年,门店规模只有家,确实较为克制。所以,苏阁鲜茶算是喜茶在同类产品上,做了中间价格带的延伸。
而像喜茶投资的和气桃桃,主打是桃味茶饮。本人猜测喜茶给的估值较低,根据和气桃桃对外PR的信息来看,用的说法是「几百万的天使投资」,按照万来预估,估值1亿元左右。
从和气桃桃的三百多家门店的分部来看,较为分散,江苏60家、上海46家和浙江41家,江浙沪的门店占比接近一半,但是其他的门店分部非常分散,远到黑龙江和甘肃。门店管控和供应链的覆盖能力,容易失控。
餐饮领域的规模效应,先是城市规模效应,其次才是全国规模效应,所以很多品牌都是先在一个城市密集开店。通过密集开店测模型和练兵,有了强大的组织能力+锋利的门店模型+供应链,就能较快扩张。
和气桃桃的加盟的扩张策略是较乱的,全国到处放,门店端品质估计不稳,放加盟还是找得第三方公司做的(填了一个手机号,就被卖给更多的快招公司,接了N个奶茶快招公司的电话)。其实较为稳妥的策略是,即便找第三方放加盟,但是需要要求第三方,放加盟的地区做限制,比如我是北京的公司,放加盟,我就先只要河北和天津,其他地方不要,这样一步步去做。
从这几家公司的投资策略来看,就是在业务空间确定的细分品类和团队上,直接做Buyout(控股权收购),而在品类、价格带和加盟模式摸索上的延伸,还是做小股东去了解一下情况,顺便做防御性投资。和气桃桃这个标的让人有点没看懂,或许看中的是茶三代的上游资源?
3、延伸出一个问题:投资同类的茶饮品牌,哪些能力是可以复用的呢?
从王柠柠檬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