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园里的“坑”究竟有多少,估计是无法统计的。因为,能大约计算出你有多少眼泪,却无法计算出你有多少感伤。
有很多很多客观上的“坑”,已经被各专家、各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报道,但主观上的“坑”由于隐藏很深,很多专家和媒体没有去分析、报道。
一、是庄主自己迷惑了自己
为什么时间在变,而庄园里的“坑”不变呢?因为,导致坑不变的,更多的是庄主自己迷惑了自己。
没有点想法的庄主,没有点执念的庄主,没有点倔脾气的庄主,就不是好庄主。也由此说明了庄主们的主观意识普遍非常强烈。
庄主的主观意识强烈按说不是坏事,但囿于某些庄主本人的见识不够、思维模式固化、认知能力不能突破,结果却导致无意识的为自己挖了“坑”,将自己陷入困境。
坦诚的说,我们现在把问题聚焦在庄主身上,但中国当前的庄园还未形成庄主文化,大多庄主依然停留在景区思维或农产品思维里不能自拔。
同国外不一样,国外的庄园基本上都是家庭农场,是农民在运营,中国的庄园大部分不是从家庭农场一步步演变过来的,而是社会资本直接参与,属于企业家运营、集团式运营。
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在短期内也很难形成庄主文化。
没有富贵起来,却先染上富贵病,不得不说这已经不是迷惑了,而是迷失。
二、不能再自嗨下去了
那么,庄主是如何自己迷惑自己的?
应该说,目前有很多类型的庄园,有的庄园在取悦领导,有的庄园在取悦自己,有的庄园在迎合少部分人群,有的庄园在拓展原有产业链,有的庄园在霸占资源,有的庄园陷入自以为是的发展泥淖,有的庄园纯属对于市场的误判,有的庄园干脆就是跟风。
也许,没有对错,每家庄园都有其迫不得已之处。我们不做上帝,但是,审判你的将是消费者,惩罚你的将是金钱和时间。
我们想说的是,无论你是哪种类型的庄园,都应该明白庄园必须有产业支撑,同时,庄园的最终目标也不是把农产品卖到超市、生鲜店、便利店,或者说直供到餐桌,而是对巨大的户外场地的博弈。谁占领了户外场地,谁就占领了新的消费场景,而且有无限延伸的可能性。
说到这里,对于庄园的庄主来说,需要实现三个认知的突破:
1、对于庄园的认知:要打破加法思维,突破乘法思维,挑战N次方思维;
2、对于自身条件的认知:基于区域资源、区域政策、区域经济、区域人口和项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形成一个融合区位、定位、水位三位一体的顶层设计;
3、对于庄园消费者的认知:给消费者一个到庄园来消费的理由。
三、庄园里最大的“坑”
决定庄园成败的核心是产业规划,同时,这也是庄园最大的“坑”。
我们每一个庄主都应该自问一下:对于庄园来说,什么是利益的最大化?
木尧认为,庄园利益最大化就是一切行为围绕终极目标,将在地资源挖掘到极致,将价值扩大到极致。而终极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产业规划。
在制定产业规划的过程中,要把握两点。首先,要实现1+1>2。也就是说,两个项目融合后,或者说一个新项目植入后,能够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
其次,要实现1+1+1+1+......=1,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各个项目虽然功能不同、形式不一,但都要围绕庄园的品牌效力,要共同打造一个强势IP,形成符号、标签、口碑。在多元化、碎片化消费时代,让消费者记住你,这是最核心的。
如果仅仅就是增加一个盈利的点,你是你,我是我,项目与项目间没有任何关联,那就是一个画蛇添足的项目,表面看增加了营收,实际上在消耗品牌美誉度,在分散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