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便利店最多的城市,你绝对猜不到

便利店,当代城市青年的“夜生活”重地,灵魂的寄存柜。然而最近,连锁便利店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进入了大众的视野。5月11日,全时便利店发布停业公告,宣布北京区域门店将于5月20日停止营业,随后又发公告将“停止营业”改为“进行调整”。这场闭店风波让人意识到,开好便利店不容易,资金、门店的运营、后端的供应链等都可能会影响到便利店的经营状况。同时,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适合便利店生根发芽的土壤,人口、经济、气候、政策、夜间消费习惯,甚至路有多宽可能都会对便利店的运营有所影响。阿信所在的北京,就是传说中的“便利店荒漠”我们身边究竟有多少便利店?哪些城市的便利店最多呢?

便利店越开越多

连锁品牌发展迅猛

便利店不仅是城市最温暖的一个角落,同时也让城市的运转更加便利和高效。

在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的年增长率波动较大,但整体而言,依然保持着增长的趋势,数量不断增多。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年全国共有便利店5.54万间,年末已经增加到了12.15万间,翻了一番。

从理论层面来说,便利店门店数的上限与城镇化率息息相关。

中国的城镇化仍然在进行当中,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0.60%,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如果只考虑城镇化率和城镇人口这两项因素,作为城市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便利店,其总体门店数量仍然有增长的潜力。

分品牌来看,大多数核心连锁店品牌近年来门店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易捷与昆仑好客,是中石化、中石油非油业务推出的便利店品牌,也是中国拥有便利店数量最多的两个品牌。

尽管它们在城市核心区域的可见度不是很高,但是凭借着在加油站网点的布局,其门店数量长期以来“一骑绝尘”。

唯一有潜力在门店数量威胁到上述两家石油系便利店的,是来自东莞的美宜佳。

这家在北方极其罕见的便利店,早在年就已经有接近间门店,年末时超过1.5万间,增长率超过%,远高于全国便利店同期增长速度。

而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三大日系便利店7-11、全家和罗森,在门店数量上其实并不突出。

不过,由于这些日系便利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且在经营模式、运营体系以及品牌形象等方面比较成熟,在互联网上的讨论度远高于门店数量最高的那几家。

在三大日系便利店中,全家门店数最多,年已经超过间;罗森近年增长速度最快,年末门店数是年末的4倍左右;而最早进入本地市场的7-11,数量不及全家,门店扩张速度也不及罗森,近几年看起来反倒是有点落寞。

这些城市的连锁便利店,居然这么多

那么,中国哪个城市的便利店数量最多呢?

你可能会想到上海或者广州,但实际上,中国便利店数量最多的城市,是东莞。

年末,东莞有接近间连锁便利店,数量最多,比“榜眼”上海还要多多间,堪称“中国最便利的城市”。

这个结果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便利店居然不是一线城市最多。但也正是因为外资品牌更看重一线城市,才给了东莞本土便利店更好的发展机会。

最早进入中国的7-11在年就开出了第一家店,此后的重点虽然在华南,但以广深为主要据点;罗森在年进入中国,主要在上海开店,之后着重耕耘华东地区;全家则在4年才进入中国。

正是看准了外资品牌在东莞布局的真空,年成立的美宜佳凭借着对当地居民需求的透彻理解,在东莞发展壮大至今。纯草根出身的天福,也在类似的情形下开辟出一片天地。

美宜佳和天福就这样成为了门店数量仅次于石油系便利店的连锁品牌。可以说,东莞这个城市和美宜佳、天福两个本土连锁便利店品牌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如果把人口因素也考虑进来,除了东莞之外,长沙、成都以及太原的连锁便利店数量也不少,和上海、广州、深圳可以说不相伯仲。

从每万人连锁便利店数量这个指标出发,东莞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年末东莞常住人口万人,每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10.59家,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另外,长沙和太原的每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数量也高于一线城市。

长沙连锁便利店的绝对数量和深圳差不多,略高于6千间。不过,长沙常住人口只有深圳的60%左右,因此长沙每万人连锁便利店数量能达到7.38间,深圳则是4.63间。

长沙和太原的连锁便利店的组成与东莞类似,目前也以本土品牌为主。

类似情况还有每万人拥有3.56间连锁便利店的成都,便利店市场甚至更为集中,本土品牌红旗有绝对的主场优势,并在立足成都之后,拓展到四川其他城市。

北京为什么是连锁便利店荒漠不论是看门店数量,还是看每万人连锁便利店数量,你可能都注意到了,北京不仅在一线城市里垫底,便利店的发展情况甚至不如一些二线城市。

要在偌大的北京找一间连锁便利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北京市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年末北京连锁便利店仅有间,绝对数量上和郑州、南京、太原是一个量级。

和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北京连锁便利店的数量大约只有广州的一半,如果再考虑到北京常住人口的数量大约是广州的1.44倍,北京每万人拥有连锁便利店的数量就显得更可怜了。

与广州相比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和上海比较了。

不过单看增速的话,在-年,北京连锁便利店数量的增速是一线城市中最快的。

不过,北京连锁便利店数量增长的趋势是否能够持续,影响的因素实在太多。

比较常见的影响北京便利店发展的因素是“三个半”:即“半年生意”——冬季太冷无人外出;“半天生意”——无夜生活习惯;“半条路生意”——道路太宽,它们其实难以有很大改变。

气候短时间内不会有大变,已建成的道路也不会变窄,常住群体夜生活习惯的培养,也并非一朝一夕。但同是北方,有不少城市的便利店发展情况都好于北京。

有学者和从业者认为,北京便利店少和北京深宅大院多,街道文化欠缺有关。

而地铁附近不设置商业街、不开放商铺入驻,也被认为是限制北京开便利店的因素。

便利店企业的运营策略也有一定的影响,和许多南方城市相比,外资便利店进入北京的时间都比较晚,比如罗森年才进入北京,扩张店面数量也需要时间。

另外,鲜食是便利店收入中比重很大的一块,而此前北京对鲜食经营许可的审批十分严格,也卡掉了一批便利店。

为了解决便利店稀少的情况,北京松绑并出台了扶持政策,在年10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便利店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提到“每社区建设不少于1个便利店,年底前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

这意味着如果目标达成,北京市连锁便利店门店数量有望达到家。

因为疫情的影响,能不能达到目标还犹未可知。但便利店数量的增多,对当地居民来说无疑是利好。

这些小而全的城市之光,方便着我们的生活,也给过很多人温暖。

作者

吴子劲设计

杨楠黎旭廷参考资料:

[1]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etrievedatMay22,,from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