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微更新老街旧巷添活力

狭窄、拥挤、斑驳颓败,是许多人对旧城老街的第一印象。

但走进新城区解放门街道的一条条老街巷中,却别有洞天。经过岁月沉淀的老街巷、老房子,在一个个新街景的装点下,散发出迷人魅力,成为无数年轻人争相打卡的宝藏景点。新城区解放门街道党工委书记郭珮琦说,这是探索实施城市“微更新”以来令人欣喜的变化。

“微更新”后的老巷子。

打造“解”字系列品牌

用设计改变群众生活

“张姐,来啦!”11月5日上午,解放门街道“解鲜生”社区便利店里,店主彭战库热情地跟顾客寒暄着。自从社区便利店开业后,彭战库的生意越来越好。

彭战库做肉铺生意有10多年了,年底,店铺所在的东六路菜市场要关闭,一时间彭战库和好多商户都面临着“失业”的困境。

幸运的是,那时正赶上解放门街道尝试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了解到商户们的困境,街办结合群众需求,顺势推出“解鲜生”社区便利店,还创意设计了统一的Logo和门头。运营以来,“解鲜生”凭借着诚信、规范的经营理念,持续为居民提供低于超市价格的新鲜食材,深受大家喜爱。

“解鲜生”社区便利店。

在疫情期间,“解鲜生”更是承担起辖区的物资保障任务,将一袋袋物资送到群众家门口。“便利店是街办帮我们张罗起来的,关键时刻,我们就得来帮忙!”彭战库说,在一次次送货上门的服务中,居民们跟“解鲜生”更亲密了。

“解鲜生”打开了解放门团队的思路。“因需而变,用心求解”。街道趁热打铁,在精准把脉辖区居民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围绕城市精细化治理要求的基础上,郭珮琦和同事们依托中央及省、市的各项政策,创建了“解”字为民服务系列品牌,也激发了“解先生”概念的形成,催生出基于老旧街区群众需求的生活生态重建实验和旨在探索社会多元治理的“解”字为民服务系列品牌。

“解新生”废品回收站、“解小饕”厨余垃圾处理站、“解急停”15分钟便民停车位等服务品牌在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着更多人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由街道党员、群众、社会团体等组成的“解小福”志愿者团队,在维护社区秩序、敬老爱老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时光隧道”让老巷子充满回忆。

规划设计多条主题街区

为老街巷注入新活力

秋日的午后,今年79岁的张奶奶悠闲地坐在家门口的休闲长椅上晒太阳。在不远处的“小动物投喂点”,慕名来打卡的年轻人正举着手机拍照。

这条网红巷子有个可爱的名字叫“喵街区”,灵感来源于张奶奶和流浪猫的故事。

“我在这住了几十年,就喜欢喂养流浪猫狗,最多的时候能有几十只,一个月光狗粮、猫粮就得喂好几包。”年初,在张奶奶故事的启发下,受邀出任解放门“社区规划师”的杨光炤老师带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系的师生们,以喷涂+手绘的形式,将坤中巷“老人与猫”的故事呈现在巷内的围墙和路面上,各色灵动的“猫”,让这里的宁静开始有了一些欢快的感觉。“喵街区1.0”应运而生。

老巷子里设置供人晒太阳的“暖座”。

“喵街区”不仅让居民的居住环境发生变化,也引来不少社会公益力量加入。一些社会团队出资,以公益改造的方式,将“解忧杂货铺”“解忧邮局”“猫爪”导视牌、猫舍、花箱等一系列创新微景观呈现在大家眼前,为以前无人问津的棚户区注入了新活力,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地。

在“喵街区”的提升过程中,“解先生”们会同西安交大人居学院的师生,在和老街坊的沟通闲聊中挖掘出有温度记忆、有温情的故事,将坤中巷打造成呈现街区生活记忆和具备宣传展示功能的室外“艺术廊”。迎面而来的绿皮火车和站台、嬉戏的猫咪图案……一组组记录群众生活、社区工作的照片挂上墙后,饱满鲜活的色彩让老巷子充满烟火气,也让更多人深入地了解这里的故事。

“‘喵街区’火了,这是街区有机更新的成果,也是社会多元治理的过程。”街办负责人说。以“喵街区”为样本,解放门街道逐步对辖区的多条老街巷进行“微更新”。如今,解放门街道的老街巷已经成为许多高校的社会实践基地。一批批高校学子走出“象牙塔”,走入市井烟火,“挽起裤脚”,在一次次“接地气”的生动实践中碰撞出“城市更新”的火花,让老街巷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欧亚学院艾德艺术学院的设计参与让老街区的故事和记忆变成了帆布袋、围裙、雨伞等文创用品,随着一次次的群众活动融入了老街坊们的日常生活,街区“微更新”带来的新鲜感、话题度和文艺范儿也吸引了一批文创店入驻,如东城墙根儿下的“皇城书坊”、顺城北巷的“白月光”文艺咖啡馆等。

“一到周末,这里聚集了不少年轻人,有来实践的,也有来打卡拍照的,热闹得很!”看着生活了几十年的小巷子变得越来越美,居民张娟心里美滋滋的。她将自己经营的旅馆专门腾出一间给大家免费使用,用行动回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