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商业形态已进入全渠道零售的阶段,呈现的是线下店、电商平台和社交渠道既并行又交融的情形。三者是销售渠道也是购物场景,对品牌和门店而言,通过不同渠道可以将商品卖给不同消费者,对顾客来说可以通过不同场景,购买同一种或是全部所需商品。
这说明任何零售形态都有存在的必要,重点是实体店不仅具有线下店的功能,也可以做电商零售和社交渠道的业务。
便利店是实体店的主力业态之一,其自带流量且具有便利和即得功能,又在社区中拦截了很多电商无法触达的顾客,满足了电商不能满足的需求。一句话,电商再发达也无法替代便利店的价值。
一、电商发达却不能满足全部需求以电商为代表的线上销售增长有所放缓,但还是高于线下的增长,电商最大的优势是效率高、便捷性和价格优势。电商逻辑上可以提供所有品类,但生鲜产品一直比较弱,生鲜仅靠物流、供应链和资本烧不起来,这是个要线下实操的领域,因此社区团购通过便利店团长完成交付。
平台型电商的服务属性较弱,餐饮外卖可以提供即得服务,但顾客马上需要的商品,电商满足不了,便利店却可以做到。而且在即时零售业务中,电商到家的商品大多是通过便利店和超市等实体店实现的。可见看起来是电商在做这个服务,但事实是与实体店合作完成的。
另外,社区店截住了很多顾客并满足了需求,由于电商平台深入最后一公里困难,没有前置仓和社区店做支持根本做不到,因此平台们主导的社区团购才一度处于风口。总之,电商发达和满足需求并不是一回事,电商消费场景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
二、便利店提供能想到的生活需求普通小店其实不算是便利店,但也能提供一些即得和便利服务,比如销售香烟和饮料,休闲食品和日常用品等,不过这些商品和服务其他小店也有,也就是同质化。顾客的需求却是差异化的,比如早餐、洗衣和餐桌需求等。因此便利店是提供生活解决方案的。
品牌便利店都会经营鲜食品,日系品牌有关东煮、炸食、饭团和便当等,开在商务区的有甜点、烘焙和咖啡,开在社区的还有蒸包、麻辣烫、茶蛋和烤肠。这些便利店解决了上班族和居民用餐和社交需求,然而电商却做不到。
如今老龄化、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成为趋势,用餐量、购物数量、洗衣和收发快递等需求也有了变化,便利店只要组织好商品和服务就能满足顾客。这些服务除了能自营的,还可以联合其他业态一起做。
还有不少便利店24小时营业以满足需求,事实上便利店虽小,但只要围绕顾客所需并结合全渠道零售,就可以提供更加多元的服务,比如生鲜可以通过社区团购提供,前置仓覆盖即时零售送货到家,自提点功能还可以实现预购,并通过小程序将更多商品延伸到线上。
三、电商模式和便利店的相互融合事实上电商无论如何发达,如何成为生活的常态,都不能覆盖全部的市场、商品和顾客。电商和社交零售都只是零售的维度之一,顾客需求的实现其实存在多个场景,购买整箱饮料可以在京东,也可以到线下沃尔玛,还可以通过美团外卖送到家。
反过来便利店的销售,除了门店销售还可以与平台合作,可以自己做电商送货,也可以通过直播和社群网络完成。重要的是这都是必然的,因为便利店服务的商圈是有限的,顾客是有限的,顾客可以有很多选择,但便利店却没有多少选择。
便利店要想服务这些顾客,就要在线下、电商和社交渠道都要做好,否则顾客就没有了。而且电商要想将商品卖给顾客,也需要与便利店等线下店合作,比如社区团购、生鲜电商、无人货柜和无人便利店等,以突破流量和销售瓶颈,可见电商和便利店是并存的,不是二元对立的。
四、其他原因与后话当然便利店之所以多,也与其进入门槛低有关,无论是投入还是难易程度,都给人一种不难做的错觉。但大部分的便利店受制于能力和资源,商品和服务并没有差异化和独特性,因此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这些门店很难说未来有前景。
如果说哪些便利店有机会,主要看能否提供有效的生活解决方案,能否组织满足需求的商品力和服务力,能否构建出全渠道数字化的销售网络,并持续深耕精细化。在这一点上,连锁便利店品牌往往具有一定优势。
总之,所谓的电商发达,是因为电商融入了线下店,而便利店之所以多,是因为零售模式涵盖了电商。当然街边便利店的确很多,但能活下来的有多少就是另一回事了,一是因为大部分都是低成本投入,二是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