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一块小宇宙林阳咖啡做成块,靠供应

作者:StoneJin、MD

出品:明亮公司

!在沉寂许久后,零售咖啡品牌再迎融资消息。

7月5日,创新性将咖啡做成块状产品的「一块小宇宙」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及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分别为红点中国和蓝驰创投,本轮资金将用于加速“咖啡块”的研发与创新,以及供应链建设。

成立于年的「一块小宇宙」由线下精品咖啡连锁品牌CUPONE创始人林阳创办,并先后邀请了中国顶级设计工作室ABCD创始人广煜和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院教授马超分别担任首席品牌官和首席研究官。

在林阳看来,中国消费者的咖啡消费习惯正在养成,却没有出现一款能够满足“随时随地”与“一杯门店级咖啡”需求的产品,这也是其重新创立「一块小宇宙」这个品牌的初衷。“不是我们不需要面包,而是我们需要不一样的面包。”

当前,市场上的便携式咖啡产品几乎全部为粉状和液体状。而「一块小宇宙」团队则选择通过食品科技改造冻干咖啡生产工艺,以大幅提升品质;同时,「一块小宇宙」完成了对供应链的革新,即自主研发立体冻干产线,自建立体冻干咖啡工厂。

在本次披露融资的同时,「一块小宇宙」亦宣布国内首家自建立体冻干工厂落地天津。

林阳坦言,尽管冻干技术在中国并不新鲜,在航空航天、疫苗等高精尖行业都有广泛应用,但把咖啡冻干成型并且保持不开裂、不炸开,仍是件非常难的事情。为此,「一块小宇宙」创始团队几乎跑遍了国内所有冻干工厂,发现都无法制作出“立体冻干”咖啡块。后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发,「一块小宇宙」首席研究官马超才将“立体冻干”咖啡块从一个设想变成了现实。

截至目前,一块小宇宙产品已全面上线天猫、抖音、得物、小红书等多个线上平台;入驻Ole‘、等精品线下商超、便利店;并在北京东四开设了一家概念店。上线抖音3个月后,一块小宇宙产品已成为抖音咖啡类目TOP3品牌。

鉴于「一块小宇宙」现已掌握植物提取物立体冻干+塑型+速溶+锁味的关键技术体系,未来或将推出生可可咖啡、红曲咖啡、瓜拉那咖啡等植物基功能咖啡,以及天然桂花咖啡、玫瑰咖啡等植物基风味咖啡,从而持续拓展产品线,来满足更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一块小宇宙」本次引入的两家投资方——红点中国和蓝驰创投过往均不以新消费品牌投资作为自己的主要投资方向。

当「明亮公司」将“为何选择投资「一块小宇宙」”这个问题抛向两位投资人时,二位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产品力”和“技术能力”两个词。

红点中国合伙人张鸣晨指出,「一块小宇宙」创始团队对于产品的钻研让红点看到了公司更远的未来。

“消费品最重要的就是产品本身,好的产品才是竞争的核心,而小宇宙正是这一点打动我们。我们坚定的认可咖啡赛道,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它都是复购极高的刚需品类,小宇宙用他们独有的技术能力,用咖啡块这个新型产品形态切入这个市场,差异化明显,相信公司未来的空间一定是巨大的,我们期待陪伴公司一起成长。”张鸣晨表示。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则强调,对「一块小宇宙」的投资非常符合蓝驰在消费科技赛道“产品力驱动超级新物种”的投资逻辑。

“一块小宇宙是新消费品牌中为数不多的有较强食品科技研发能力的公司,他们在早期就规划并搭建了咖啡全产业链团队。其推出的立体冻干咖啡是咖啡界的‘新物种’,在原材料和工艺上进行革新,具有高颜值与自传播性,能满足用户‘随时随地’获得一杯门店手冲咖啡的需求。”朱天宇说道,“我们期待未来一块小宇宙为消费者推出更多有趣、好喝、健康的咖啡‘黑科技’产品。”

当被问及类似的问题时,林阳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块小宇宙」是在进行科技和技术上的迭代、供应链的迭代,而不是做一个OEM、ODM的品牌。换言之,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品类,并且这个新品类的背后是靠技术驱动导致的。这是我们的核心,也是我们和投资方之间最大的契合点。与其说称自己是一个新消费品牌,我更愿意把自己看作一家食品科技公司,因为我们的核心改变是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我想这也是红点和蓝驰两家在技术和硬科技方面投得非常不错的机构认可我们的原因。”

以下系经精编整理的对话节选:

便捷性咖啡产品,迭代和平替的是商业咖啡

Q:之前已经做了这么多年的CUPONE,为什么选择在年创立「一块小宇宙」这个品牌?

林阳:这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迭代。在我看来,当我们选择一个创业方向的时候,找到一个可持续的方向更有价值。

当初选择做CUPONE的本质就在于咖啡本身——咖啡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在几乎所有国家都可以合法流通的致瘾物,并且很多论文证明了咖啡是有益的。再加上彼时北京的空气环境不太理想,我们认为需要一个良好的、高品质的室内空间。结合这两点,我们最终做了CUPONE。

在做咖啡馆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如何更便捷地获取到一杯高品质的咖啡其实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它涉及到咖啡豆的新鲜度、咖啡豆每天的变化、咖啡机的调试、咖啡师水平等环节,再高品质的咖啡豆、再好的咖啡机也很难完全解决这些痛点。

或许胶囊咖啡机是一种解决方案,但这还是脱离不了咖啡机本身;冻干粉也是一种便捷的解决方案,冻干粉对传统速溶咖啡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迭代,但与日常所喝的咖啡差距依然不小。

基于这样的市场痛点,我们决定脱离CUPONE来做一个新品牌。

Q:这次为什么创新性地把咖啡做成块状?

林阳:当一个新产品出现的时候,如何告诉客户它是更好的产品、是一个迭代的产品,最显现的方式就是形态,就像沐浴露之于香皂、肥皂的迭代一样。

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咖啡形态无非就是粉状和液体状。我们之所以考虑把咖啡做成块状,一方面因为做成块状后,在造型上能够产生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消费者使用起块状产品也更方便。此外,如果通过对技术路径的改变,让咖啡的品质同样完成迭代,这就非常有可能成为极具潜力的新物种。

Q:我的理解是,您试图在缩短整个咖啡萃取流程的节点,即让它变得更标准化。但节点越多的话,品质的上限也会更高,当然下限同样可能比较低。今天所有的类即溶、精品速溶咖啡,实际上是在解决下限的问题,在上限这块无法保证百分百的突破,对于这一点您如何看待?

林阳:我们不妨把咖啡的品质进行分类:

第一、类似星巴克、瑞幸这一类的商业咖啡。他们的咖啡品质是可以被突破、被复制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便捷性咖啡产品来迭代、来平替,甚至可以超越他们。

第二、精品咖啡馆、独立小店。这一类的咖啡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匠人精神”在运营,这就不应该由便携性咖啡产品去迭代,而是继续留给独立咖啡馆、咖啡师本身来解决。因为当客户选择这类咖啡馆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有一定独特性的体验和感受,这和咖啡本身好不好喝或许就没有那么大的关系。

所以说,我们迭代和平替的是第一类咖啡。

Q:对你们这些做便捷性咖啡产品的品牌来讲,其实需要的就是更加极致的工业化。

林阳:瑞幸对星巴克迭代最明显的特征是:空间砍掉、价格大幅下降。至于品质孰好孰坏,我们暂且不去评价,因为这不是最重要的。

本质上,瑞幸、Manner这样的takeaway窗口模型,就需要做到极致的工业化,通过背后强大的供应链、强大的标准化来解决。客户根本不关心那杯咖啡是怎么做出来的,只要这杯咖啡看起来有价值。显然,瑞幸看起来没有星巴克价值高,但卖一半的价格,客户也可以欣然接受。

对于我们而言,就需要更标准化、更工业化,利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来解决产品。我们在购买体验上必然比不上星巴克、瑞幸、Manner,但在保证品质相同甚至品质更高的前提下,再用价格进行平替,这种体验就更符合需求。

何况,过去大家讨论的都是“中国人一年喝多少杯咖啡”;今天已经变成了“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有喝咖啡习惯的客户,一天喝多少杯咖啡”。

当这个问题发生转变的时候,价格平替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去考量的问题,并且咖啡产品的便捷性也变成了一个焦点。因为消费者随时需要咖啡,去楼下咖啡馆买咖啡或者点外卖,效率是不够高的,消费者想要寻找更快速、更便捷的方式来获取到一杯好喝的咖啡。我们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这里我们讨论的同样不包括精品咖啡。

Q:这样看来,你们面向的客户是具有一定咖啡依赖的消费者,而并非再去从0到1来教育用户。

林阳:教育市场这件事是一个社会行为。对于我们一个消费品而言,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和实力。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在现有的客户需求下,如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我认为才是核心。

供应链的打磨是最核心壁垒,从客户需求出发选择生豆品类

Q:无论如何,对你们这类便携式产品来讲,供应链的打磨可以说是最核心的壁垒。

林阳:从我们决定做这件事开始,我们就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咖啡工业化的技术,包括萃取端和冻干端,我们判断把咖啡做成块是成立的。并且,到目前为止,冻干这个技术是对食物和饮品的风味、品质、营养保存最好的一种方式。毕竟,它一直以来都作为航天员的食品工艺存在。

如果更细地拆分冻干工艺,其实存在两大分支:一类就是航空航天,包括疫苗,这都是非常高精尖的技术;另一类就是做成果蔬冻干,这件事在中国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尤其在山东一带有大量的工厂是在做果蔬冻干,但它们是以提供原料的方式给国外的一些大品牌,总的来说冻干这个技术并不新鲜。

冻干粉就是沿用做果蔬冻干的方式,工厂一样、生产线同一条,但技术很糙,这种方式的核心目的是把水分升华掉,无需考虑品质和风味,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技术路径一定要有别于他们。

但是,把咖啡冻干成型并且保持不开裂、不炸开,是件非常难的事情;我们邀请北京农业大学的马超教授加入进来,带领团队在实验室里花了一年的时候才把这个难题攻克。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对于冻干这种干物质而言,保质期本身就非常长;我们着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