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继日本便利店7-11、全家隔栋分列,各守自家阵地后,近日北京便利店新秀便利蜂从中插入,与7-11面对面相望,而与全家背靠背,三栋楼三个便利店品牌,彼此之间相差不足50米,好不热闹。坐标北京市海淀区世纪金源时代商贸商圈,写字楼、购物中心、住宅区扎堆聚集,巨大的人流使其成商家必争之地。
在继日本便利店7-11、全家隔栋分列,各守自家阵地后,近日北京便利店新秀便利蜂从中插入,阻断既有的天然间隔,与7-11面对面相望,而与全家背靠背,三栋楼三个便利店品牌,彼此之间相差不足50米,好不热闹,妥妥的呈三足鼎立之势。
▲便利蜂与7-11彼此之间相差不足50米不言而喻,这是一场殊死搏斗,“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套用在商业竞争中情形只会更甚,一方人气旺,必有一方门可罗雀,何况还是三家经营同种业态,相同场景下的消费服务商。或许到最后终有一方退场也不一定,毕竟客流与消费总是相对稳定的。
至于谁消谁长?只能有待时间验证。
01快捷性凸显
一边是老牌日系便利店7-11,一边是带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型便利店。从前后端来看,两者各有优劣,这一点仅从上述商圈中的对峙门店就可一窥。
“一家门店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满足周边消费者的需求,解决顾客痛点。”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如是说。一如他言,作为这两家门店的常客,龙商网超市周刊记者也深有感触,快捷、价格适中且品质有保证的便利店是普通上班族的心头好,相信也是便利店大多数目标受众的追求。
这三点在7-11和便利蜂身上各有彰显。就目前来看,7-11在商品丰富度及口感上,尤其是在热餐、便当、三明治等鲜食口味层面可以说是相当领先国内本土便利店。毕竟鲜食是个需要长久积累才能出成绩的行当,7-11入京耕耘就已有十多年历史,更遑论在日本本土市场近百年的积淀。
但这并非就已足够,尤其是对就餐时间相对紧张的上班族来说,这时另一属性“快捷”就日渐凸显。
试想一下,早上急匆匆地终于赶到公司楼下,还差7-8分钟就得打卡上班了,这时到便利店买包子、豆浆还要排队等服务员拿取,再等服务员从操作间出来结账,全程用时已超5分钟,此时还是上班高峰期,电梯在千呼万唤中才稳稳落定,等到公司铁定迟到。
因此,一个月总有四到五次,记者自身或同在排队的其他公司职员都会在最初排队等员工拿取食物时因时间来不及而无奈放弃。这种情况在7-11、全家都有出现过,究其原因一是早上蜂拥到店买早餐的人实在多,二是店里常常只有1个员工,导致门店员工需要在操作间和柜台收银区来回跑,多方思量组合才有可能加快些服务速度。
可是,这样一来二去,顾客无疑会慢慢遗失。这种高峰期顾客大批量排队现象在便利蜂少有出现,据记者观察,这里面主要有两套流程在发生着作用,一是柜台商品前面增加了相应的电子屏,实时显示商品出售情况,若售罄立即显示出来,顾客一目了然,由此减少问询成本;二是自助支付系统,便利蜂世纪金源店内共有5台自助支付设备,一扫一刷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便可完成。
“没有顾客迁就企业的道理,只有企业尽可能地去迁就顾客。”庄帅总结道。
02不失为一种选择
必须承认,衡量一个商业模式是否有价值、有前景的标尺就是消费者的需求能否被满足或是否有助于解决他们生活中的一些痛点?
俨然,在快节奏的生活条件下,时间之于任何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来说都异常珍贵,尤其是对“睡觉比天大”的年轻上班族来说,早晨时段更是分秒必争。由此,便利蜂加大商业智能方面的投入,通过智能化的后台操作系统,减少总部采购、财务等部门人员以及门店运营人员。同时,减少消费者店内停留时间,提升其购物体验。
“运营成本降低后,在直营状态下,便利蜂的盈利能力也会更强一些,这是它技术投入的优势。”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认为,像便利蜂这种以数据来驱动前后端运转的便利店品牌也不失为是一种新的便利店发展模式。
对此,资深零售人张明军也深表认同。在他看来,7-11、全家这类稳扎稳打,夯实供应链的便利店品牌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很多,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来看,在日本大行其道走加盟模式的7-11因中国市场环境复杂转走品牌授权,分南、北、中三大区域分三家公司各自运营,过高的直营成本终成其扩张的一大阻碍。
相关资料显示,深耕北京市场10多年的7-11目前门店数尚未超过家,几乎是为仅成立四年之久——便利蜂门店数的1/2。相反,便利蜂门店增速迅猛,截至目前覆盖全国20多个城市,门店数已超家。
回溯便利店发展史,庄帅认为,与日本、韩国国土(不足一个广东省大)小,城市距离近且人口居住密集等适应便利店发展的天然土壤不同,我国地域辽阔且楼距宽的外部环境特点再加上大型超市与电商的叠加冲击,便利店发展空间大为受限。
此外,再加上便利店内商品比之大中型商超高出不少的特点,注定了其适合布局地是年人均收入为1万美元的城市,这些城市大多为一二线城市。
03异地扩张成掣肘
一、二线城市房租、人工成本过高为众所周知。
这就致使多数便利店难以达成网点的快速扩充,无法实现规模优势,抢占市场先机。7-11、全家等这类重资产、回报周期长的玩法显然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受的,而以数字化系统代替人工的便利蜂则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
就单从线上这一块来看,相较于入手谨慎的7-11、全家等底蕴深厚的日系便利店来说,便利蜂“多线出击”的线上布局更贴近市场需求,尤其是在用户线上消费习惯培养出来的当下更显紧迫。
走访便利蜂世纪金源店,记者发现便利蜂在有意识地推他们自主研发的APP“便利蜂”。消费者只要用便利蜂应用程序结账,奶制品、饮料以及饭团、三明治等一些商品就可享受诸如“两件9.9元”、“另一件半价”等折扣优惠,还可收到多张优惠券。这对如记者一般喜欢薅羊毛的普通上班族来说,可以说是一大福音,以致于下午2点左右上班时间内,店内还仍是人来人往。
还有一点,依靠后台指令操作的便利蜂门店大大削弱了店长的重要性。常规情况下,店长几乎关乎着门店兴衰,从订货、人员管理、服务等都寄托于店长一人。“对便利店这种小店来说,店长培养周期长且流动性大,很多店长学到技能后往往就出来自主开店,这也验证了多数国人存有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心理。”庄帅如此说道。
反观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卖场,店长一旦“出走”,选择余地较小,也就是在同为大卖场业态的永辉、大润发之间游走。“毕竟,开一家几千平米的门店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庄帅坦言。
但他也指出异地扩张对于所有便利店包括便利蜂来说也是挑战。“每个地域都有当地巨头如西南红旗连锁、华南美宜佳等。”
在他看来,便利蜂可以说是便利店行业一种新的发展路径,但要走得远,还有很多问题尚待解决。“看一家便利店得看10年”。
超市周刊第篇原创撰文
赖章平编辑
胡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