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米粉赛道越来越火,为什么仍未出现全国性品牌?
字数
字
时间
32分钟
“美好的米粉像少女的胸,然而在北京,你只能吃到硅胶。”这是《舌尖》导演陈晓卿为湖南米粉而作的诗,一碗米粉让他始终念念不忘。
南方人的早晨,是从一碗米粉开始的,坐着或是站着,嗦完即走,开启一天奔忙。
尽管全国大大小小的米粉店众多,但在每个南方人心里最好吃的米粉,永远是家门口的那家。
在盛产稻米的南方,米粉是南方的重要产物,但也是具有普适性,是能推广至全国的好品类。
因为米粉操作简单、出品快,具备替代正餐且实惠便利的刚需品类。既可堂食,又适合外卖,大有做大做强之势。
但是品类常年处于“大而不强”的市场现状,虽有区域品牌崭露头角,但暂未有全国性品牌出现,与高手林立的米饭、面食快餐品类相比,米粉品牌的发展低调很多。
今天,咱们来聊聊米粉赛道,看看品类里跑出哪些黑马大牌,分析“这碗米粉”里的市场机遇和挑战。
01米粉的帮派江湖
米粉最早出现在多年前的周朝,以稻米、小麦等为原料做成糊状的米粉,在南北朝时期才出现线状的米粉。直至隋唐时代米粉工艺才逐渐成熟,可仍是稀罕之物,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受到米粉美味。
米粉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是在清末民国以后,同时逐渐根据地方特色变幻出不同的饮食风味。
虽然米粉品类生命周期很长,但我国南稻北麦的耕种习惯造就了“南米北面”的饮食格局。凡是有水稻生产的地方,几乎就有米粉的生产,譬如广西、湖南、江西、福建、贵州等地。
手工切分;图源:网络米粉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并通过不同工序制作而成的米制品。米粉分支十分复杂和广泛,粗略可分为米粉、米线、河粉、粿条等细分品类,品种形式十分相似,但食用口感略有差异。
其中米线与米粉最为相似,但并非米粉。
米线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入口爽滑,而米粉则混合了红薯粉、土豆粉等原料,口感更加软糯,而且储存方式都有很大区别。
米粉品类分支多,细分复杂,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口味,这也说明的群众基础很广,无需市场教育。
广西米粉细分品种丰富,有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玉林牛杂粉……其中,桂林米粉家喻户晓,品类推广程度和认知度最强。
图源:桂林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