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掉餐饮的,居然是便利店

吃饭这件事,既简单又神圣。

毕竟,一顿不吃饿得慌。

每到饭点,总是选择困难症与懒癌同时发作:

去做饭吧,营养又卫生。

但是从下楼买菜、洗菜、切菜、起锅烧油,对于现代年轻人来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最重要的,还可能做成黑暗料理,加上最后收拾碗筷,这样下来前后需要两个小时。

下馆子吧,左转黄焖鸡,右转沙县。

对了,还有兰州拉面。

都不错。陈师傅最终决定点个外卖。

01

“方便快捷“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不是人们主动选择的结果。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就餐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

伴随单身经济,便利店成了年轻人更快捷的选择方向。

年,的消费顾客年龄组成中,20-39岁占比高达87%,客层方面,公司职员占比76%。

数据来源:亿欧智库-中国实体零售

在上海,每到中午的便利店常常人满为患,许多上班族选择来这里解决午餐。

便利店和快餐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位于上海西郊的CBD,不到1.5平方公里内集聚着16家便利店,且都是以全家、为主的日式便利店。

这里有京东、携程、爱奇艺等互联网巨头,也有一众外企、创业公司。

“大家都挺忙的。“

Cindy女士感叹到。”这个项目还没结束,下个已经在等着你了。每个人几乎都是独立工作,独当一面。需要协作的,开个会沟通好了就干,各自负责对应的模块。除了工作,别的方面交流很少。“

严肃的职场氛围,提高了效率,减少了人情味。

“如果今天大家都不太忙,可能会一起走个1公里,去店里吃个麻辣香锅。“

“但这样的机会很少。“

“所以我的午餐一般是便利店快餐或者外卖。“Cindy解释道,”便利店就在楼下,解决一顿午餐在30min左右。点外卖算上等待时间差不多1个小时。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忙的程度。“

02

中国每年新开一万家以上的便利店。以全家、、罗森为主的日式便利店占据了主要地位。

数据来源:毕马威-年中国便利店发

标准化的服务、精确的选品、清新明亮的装修风格,这是日式便利店给人的第一印象。

实际上,FF(鲜食:FastFood)是吸引顾客关键,而供应链则是背后最强的支撑。

在日式便利店,4%的SKU贡献了64%的营业额。

这4%就是鲜食+饮料,这样的便利店可以解决一日三餐:

早上:包子配咖啡,精神又美味;中午:鱼香肉丝盖饭,吃完继续搬砖;晚上:蔬菜鸡肉沙拉,加班10点回家;最后,来一瓶鲜牛奶,促进睡眠。

来源:毕马威-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

人流较多情况下,算上排队时间,就餐的等待时间也不会超过三分钟。

工业化的快餐产品,在食品卫生、品质、效期管理上都是高度标准化的,对比传统快餐店,反而有了一定保障。价格上也有优势。

前端优质服务的背后,是供应链的支撑。

以全家为例:在华东主要由3家食品生产公司和1家物流公司组成,涉及鲜食生产、面包生产、调味酱生产、仓储物流配送等,已经能够实现全温配送。

位于上海松江的鲜食加工中心,配送范围覆盖上海及周围的苏州、嘉兴、杭州等城市,包含最新日期的鲜牛奶、三明治、饭团、刚加工好的盒饭、关东煮冷冻食材等。

优质服务也意味着成本,所以日式便利店的选址一般在高消费地段。

写字楼和商场,天然聚集着消费水平高、节奏快、需求精准的人群。

03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历史更加悠久的夫妻老婆店:

位于偏僻的地段或老旧社区,没有豪华的装修和鲜食,陈列杂乱。

由于都是个体经营,不能保障所有商品的质量,有可能买到假烟、过期的方便面、脉劫饮料、铺满灰尘的不知名洗面奶。

尽管如此,它们在下沉市场依然活跃。

深圳的城中村,这样的便利店遍地开花。

每走二十步就有一个这样的店铺,面积或大或小,但商品种类都差不多。

他们没什么特色,却将“便利“二字发挥到了极致:以极高的密度分布在楼宇之间。

每家便利店的辐射范围也不大,大概在周边米范围。竞争激烈,这样一家店只能养活1-2个人,所以以夫妻经营较多。

忙碌了一天的深圳打工人,下个楼,走20步的距离,就可以满足日常的生活所需。

由于常客较多,容易发展成熟人经济,用现在的话说,也算私域流量。

白天的城中村,稍微冷清些,最多的就是穿梭的外卖车,和聚在路口聊天的阿姨,如果你和她们对视一眼,会问你:靓仔,租房吗?

“睡城”也是城中村的一个标签,所以经济活动主要发生在夜间:便利店、餐馆、水果店,很多都在凌晨后才关门,通宵营业的也不在少数。

城中村的人口组成也非常复杂:工厂普工、销售、白领、外卖骑手。

睡城属性和复杂的人口,使城中村的消费结构变得特殊。

相比而言,写字楼和商场天然为日式便利店筛选了合适的顾客。

位于杭州益乐新村的美宜佳,和古翠路的美宜佳,有着不同的经营策略。

前者位于城中村,属于夫妻店。后者位于写字楼,这里可以买到鲜牛奶,盒饭,偏向日式便利店。

随着经济发展,类似城中村这样的老式社区一步步被拆除,夫妻老婆店市场占比也逐年下降。

04

便利店是涉及几乎所有人的消费场景,市场的竞争也从来没有间断过。

年,全国连锁便利店销售额为亿元,增速达到6%。

各路资本也看好这一赛道,纷纷加入进来,并且效仿着日系便利店的模式。

一开始先是装修、选品、服务,但始终不得要领,倒下的无数:全时、、邻家。。。

年,阿里、京东分别推出天猫小店和京东便利店,但本质上是挂牌加盟+B2B电商供货,落到最终的商品和服务上,与夫妻店没有区别。

直到最近两年,资本才参透日系便利店的供应链本质和即食商品的核心竞争力。

国内做得最好的算是便利蜂,虽然在门店设计、服务上差了点味道,但是供应链和即食都跟上了脚步。

并且,依靠算法手段,大数据选品可以更好的适应区域消费者的喜好。在这里,还可以买到7元一杯的咖啡。

市场证明,餐饮、即食已经成为便利店的标配,而这样的便利店也在走进更多人的生活,改变人们的就餐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