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局711模式在中国为啥就一直走不通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s://m.39.net/disease/a_l8paz0o.html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驱动无数人奋不顾身参与进来的最大原因。从这个角度讲,在人员成本和租金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传统便利店模式因其缺乏足够利益驱动,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对于全世界来说,中国市场一直是个长期谜题,很多在国外流行已久,被证明屡屡成功的模式,一旦到了中国,就莫名遭遇溃败,或裹足不前。有人将这种情况称之为“沼泽地效应”,比喻中国市场不一定就如想象的那般“人傻钱多”,其实是个泥潭。最典型的就是风靡日本,台湾,香港的7-11便利店模式。同是文化圈,7-11便利店因在日本承担了零售、鲜食、物流、出版、咖啡等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的社区终端服务功能,盛极一时。但到了中国,却频频传出倒闭消息,比如近期给人印象深刻的那张《停止营业告知函》:全时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今年5月20日24点0分结束经营,自5月11日起,全时便利店开始全场6折销售......尽管随后这一消息被改为“经营进行调整”,但全时迎来至暗时刻当无疑问。全时号称“7-11学徒”,是7-11便利店模式的忠实中国跟随者,也是北京数量最多的便利店,超过7-11。疫情是压倒全时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全时的命运实际是本土便利店的一个缩影,《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去年全国便利店数量只有12万家,约合每人拥有一家便利店,与发达国家每人拥有一家便利店的“便利指数”相比差距巨大。是什么影响到7-11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呢,是中国人收入低撑不起便利店?参考美国、日本的商业发展经验,人均GDP达到美元时,是便利店的发展期;人均GDP达到美元时,便进入便利店的快速成长期;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时,则进入市场饱和期,中国在年已经实现人均GDP1万美元,但有便利店的社区还寥寥无几。而此时,距离年,第一家7-11在深圳开业,传统便利店引入中国已有28年。人均GDP都过万了,北上深等一线城市人均GDP甚至都已经到2万美元档,达到发达经济体的标准,但便利店在中国却一直发展不起来,恐怕已经不是贫富所能解释。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生不逢时。年,日本的第1家7-11便利店在东京正式营业,7-11模式的爆发实际上是伴随着日本的经济奇迹日本向发达社会的过度。三十年后,7-11模式要在中国复制同样的爆发,但实际上世界已经与七十年代大为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变迁,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消费土壤,土壤不同了,7-11模式却抱残守缺,没有大的变化,就很难收获消费者的认同。比如7-11模式几十年来一贯提出的种种便利,对中国人来说实际上并不一定足够便利。7-11模式是最后一公里,但中国的电商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香港、东京的7-11便利店一大便利是给地铁卡充值,但在中国一个手机就能解决;7-11便利店主打24小时营业,但中国一开局就是探索无人便利店,用机器取代人工,扫码开门、自助购物。去年有一则新闻:日本大阪一家7-ELEVEn店主因擅自缩短营业时间而被总部追责,面临天价违约金的处罚。由于人力不足,夜间收入不高,在总部要求24小时营业的规定下,加盟商与总部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甚至引起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破例干预。这不止是24小时营业要不要坚持的问题,实际上暴露出传统便利店模式的一大痼疾: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利润越来越微薄,但总部对加盟商的控制却益发严格。被束缚的加盟商难以应对市场的变幻万千,稍不留神,就会造成亏损。对比相对稳定、缺乏活力和固化的日本市场,中国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估计要放大数倍,这种情况下,7-11模式如果不能因地制宜灵活变革,而是生搬和移植国外模式的话,就很容易使加盟商陷入困境。而这个问题又几乎不可能解决,因为那需要大魄力、大变革,甚至变革之后7-11就不是7-11了,这种变革对更需要模式稳定、品牌稳定的加盟模式尤其致命,需要总部有与加盟商共同承担变革成本的牺牲与魄力。但至少从目前观察,从最早推行加盟制度的7-11身上还看不出这样的准备与行动。而加盟商也因成本高企,没有太多余力加大例如新技术、新模式方面的投入。《AI财经社》昨天一篇相关报道披露了一些7-11便利店运行的细节,报道称,7-11在北京地区分为特许加盟连锁和经营委托加盟两种方案。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需要加盟商提供店铺和装修,以及自备80万元的资金。后者的店铺、装修和设备由7-11提供,资金要求也降低至35万元,但相应的毛利分成比例也较低,一般只能拿到32%,并且加盟商还要承担人工、商品废弃等成本。据业内人士透露,7-11还会规定加盟者要有两名专职的经营者(最好是夫妻)。为什么最好是夫妻档?有零售专家解释,7-11的利润分配逻辑更符合小夫妻创业,因为挣不了大钱,但又需要紧密的关系才能维持,等于长期持有一个稳固的“合伙人”群体为公司创造价值。但加盟者能为自己创造多高的回报?这取决于每个人的期待值不同。一个经营过7-11加盟店的网友算了一笔账:一对夫妻,前期投入近百万元经营一个便利店,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如果门店位置够好,一年的净利大概在20万元左右。20万是一个家庭的收入,环顾中国看似不少,但考虑到夫妻两个人的劳动投入、时间投入、资本投入、大城市的生活成本、机会成本、经营风险等,加盟便利店就变成一个苦差事,因为假如夫妻俩是普通白领,一年也能有20万收入,还带社保,还不用承担经营风险,不用24小时营业。如果不是白领,开滴滴专车也能有差不多的收入。说到这里,其实逻辑就比较明晰了。传统便利店之所以在中国一直难以大发展,根本原因是因其缺乏足够的利益驱动,这种利益驱动是多方面的,有可能是在踏足蓝海领域发现丰厚利润,也有可能是背后有强大的资本驱动(比如烧钱补贴)给予了更多回报,也有可能是因为新技术的采用导致成本降低获得了更大利润空间。总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益是驱动无数人奋不顾身参与进来的最大原因。从这个角度讲,在人员成本和租金越来越高的中国市场,传统便利店模式因其缺乏足够利益驱动,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当然,这并不是说社区便利店就是夕阳产业,相反,对于刚刚启动大规模城市化的中国而言,社区经济依旧是一片蓝海,社区便利店也是一大风口,前提是什么样的便利店,传统便利店不变革终将消失,“倒闭潮”只是个开始,但新技术、新零售却将是一个巨大风口。从这个角度讲,目前处境尴尬的传统便利店加盟商其实也没必要绝望,因为在大市场范围内,巨头和大资本都正手握巨款,虎视眈眈准备杀入,所谓收编,所谓赋能,作为最后一公里链条的上的关键棋子,传统便利店们仍有待价而沽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0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