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春变形记滑入刻板印象之前,触摸到真

最近,一部华裔导演石之予的新作、皮克斯出品的影片《青春变形记》悄然走红,引发了多轮讨论。影片围绕着一个亚裔女孩展开。美美向来是一个乖驯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在13岁的某天早晨,她发现自己突然变成了一只红棕色的小熊猫。

观众和美美一起逐渐认识到,这种变成小熊猫的能力其实是一种家族遗传:在美美的家族里,所有的女性都会在青春期不受控地变成小熊猫。而这种不受控的起因,往往是极端的情绪:愤怒、羞愧、渴望……她们共同面对降服心中这只小熊猫的难题,并力图把它封印在镜中。

《青春变形记》剧照。

实际上,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银幕,都会发现属于我们的那只棕红色小熊猫。终其一生,人们都在反复调试、校准对于自我和他者的认知。

而《青春变形记》所承载和引发的讨论,还与风起云涌的身份政治相关。在本文作者看来,近年来诸多电影——比如《摘金奇缘》《花木兰》《包宝宝》,甚至不久之前上映的《雄狮少年》——都引发了相似的争议。在这一语境之下,《青春变形记》让我们看到了在滑入刻板印象之前,剥去身份政治的标签之后,触摸到真实成长经验的可能性。

撰文|雁城

变红,禁忌的复杂集合

《青春变形记》无疑是在最近国内院线之外,讨论度最高的电影之一。在观看影片之前,就有三个不同的朋友询问过我:你看过那个拍小熊猫的动画了吗?

不言自明,“小熊猫”就是这部电影的流量密码。毛茸茸、软乎乎的动物角色总是比人形角色更能直观地转化为IP,并且可以更进一步地,转化为有利可图的衍生品:古有hellokitty、宝可梦,今有大白、冰墩墩。与国宝大熊猫仅有一字之差,小熊猫更在爱屋及乌的中国观众心中添加了一层buff。

《青春变形记》剧照。

影片的英文名TurningRed,其实比中文名《青春变形记》更清晰地标明了“变形”的方向——红色,指代的不仅是红棕色的小熊猫,也是激烈的情绪、欲望、叛逆、自我、野心、成熟,甚至月经初潮、性幻想。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是青春期,而且尤其指向女性的青春期。所以,“红色”其实并不是一个纯粹正面或者负面的词汇。相反,它是一组事物的复杂集合——很多人认为变红仅仅象征着月经初潮也是不准确的。月经初潮仅仅是构成变红的元素之一。

青春期是一段看似日常单纯,但其实危险重重的岁月。影片对于这份“危险”有非常细致入微而具象生动的描写。除了把失控和蠢蠢欲动拟作一头庞大的小熊猫,故事里甚至不乏对于“儿童性”这一禁忌话题的生动描写:13岁的美美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包括自己的偶像4Town男子组合和在街角便利店打工的男孩戴文。倘若仅仅是描写天真的“爱慕”,那不过是青春片的惯常套路。《青春变形记》里的两个细节却更进一步地揭示了“爱慕”背后的“欲望”。

她对戴文的喜爱,首先在她的草稿本中体现。她信笔涂鸦了裸上身的男孩,尤其强调了他的肌肉线条。在另一幅涂鸦中,戴文则化身为幻想中的“美男鱼”。有趣的是,首先,这涂鸦的全过程几乎被表现为一种被潜意识掌控的状态。美美钻进床底,手像是拥有自由意志一样在笔记本上作画。她和观众一样几乎是惊异地发现自己的欲望已经在笔尖流露。或者不如说,在流露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的欲望——在此之前,她对男孩的表意识情绪是厌恶、不屑的。其次,这幅美男鱼涂鸦更体现出美美对于异性朦胧着童话光晕的无知:鱼尾取代了下半身存在,因为尽管渴望,她并无法想象真实的、生理意义上的男性。

《青春变形记》中的4TOWN演唱会。

另一个细节,发生在美美应朋友要求、首次主动变成小熊猫的时刻。为了召来小熊猫,她的脑海中浮现出4Town的主唱——同样化身为美男鱼——性感地向她发出邀约。在此之前,激发她成为小熊猫的情绪几乎都是负面的:愤怒、羞愧、恐惧。这是第一次,爱和欲望展示出它的力量。而美美并不是这种力量的俘虏。相反,她能主动调配并控制自己的想象。

福柯在卷轶浩繁的《性经验史》里反复写到“儿童性”,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公众领域内的敏感话题。按福柯的话说,19世纪以来的成人世界,用一种神经过敏的状态围绕着儿童性经验打转转,首先“把它们构成为秘密(即强迫它们掩藏起来,以便可以发现它们),然后跟踪追击,考察它们的前因后果,捕捉一切可能诱发或只是允许它们的东西”。

这恰好解释了《青春变形记》中美美的母亲发现美美的涂鸦后的一系列激进反应:越过和女儿沟通的部分,她直接把这份幻想定义为“性骚扰”,冲向街角的便利店,指责戴文带坏了“单纯甜美”的美美。在当众展示了女儿的涂鸦并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毁灭性打击后,她发出了“幸好我在这里”的感叹,并进一步追问:“还有什么我该知道的吗,美美?”母亲的这种过度保护延续到了美美变成小熊猫之后。她还是时常鬼鬼祟祟地出现在学校里,只为了查看美美是否一切安好,直到被保安驱逐。

《青春变形记》剧照。

然而,《青春变形记》里的母亲并不是一个反面角色。她和青春期到来前的美美相处融洽、彼此信任、互相关怀。甚至,对于月经初潮,这个同样在社会层面上有敏感性的因素(片中同学们看到卫生巾时的震惊、别扭可以证明),她也表现得准备充足,时刻可以给予女儿指导和关怀。

但这都不意味着母亲准备好了接受女儿成为一个有欲求的青少年,或者更进一步,成年人。比起标志着生理成熟的月经初潮,小熊猫象征的心理成熟无疑让家长更猝不及防。性仅是欲求的一个维度。后者其实更是对于自由、健全、独立的自我的欲求。而这构成了《青春变形记》的核心,也是很多看完影片后大呼真实的观众所体验过的,所谓“东亚亲子关系”的终极矛盾所在。

《青春变形记》中变身后的妈妈。

自我,不仅仅作为对立面而存在

在《青春变形记》之前,导演石之予已因为动画短片《包宝宝》斩获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相对应地在国内引发了诸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1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