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森便利店入华24年未盈利,为何还狂开3

AI财经社刘雪儿

孙静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近日,罗森迎来了在中国的第家店铺——武汉中百罗森南湖创意天地二店。要知道,罗森中国在年1月才达成家店,不到两年时间就实现家新店目标。但快速扩张并没有掩盖一个困境:罗森进入中国24年来,至今未盈利。

有网友甚至调侃,“这么多年都没赚到钱,罗森是不是得考虑撤出中国了?”真相恐怕不是这么简单。

团队磨合影响开店速度,年后才加速

罗森中国的扩张计划早有眉目。今年4月,罗森北京与金典商业连锁管理河北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以特许经营加盟方式进军河北。7月末,日本罗森又与海南青子实业有限公司签订区域授权许可合同,进入海南市场。

其实,作为三大日资便利店之一的罗森,年入华后策略偏向保守,直到年才提速。从店铺规模看,罗森第一个家店用了21年,从家到家用了1年11个月,从家到家再次提速,冲破疫情影响花了1年9个月。

过往,罗森便利店在区域上也偏保守,前16年一直在江浙沪打转,直到年才走出长三角去往重庆,此后逐渐拓展到大连、沈阳、北京、天津、武汉、合肥、长沙等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罗森中国副总裁张晟曾在受访时梳理过罗森中国的发展脉络,指出情况与中日团队磨合有关。

张晟发现,中国团队擅长营销和门店拓展等前端工作,日本团队适合门店运营和商品策划等后端工作。在第一阶段(-年),日本团队直接管理,因而市场拓展不快;到了第二阶段(-年),中国团队接棒,开店加快但盈利能力下滑;年后的第三阶段,日方再次接手,吸取教训让团队各司其职,来平衡好前后方工作。

入华24年至今亏损

为什么罗森中国加速扩张?除了与团队融合有关外,也与盈利压力有关。

零售专家胡春才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表示,便利店以量取胜,规模效应很突出,因为建立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等的成本很高,一般只有门店达成一定规模后,这些成本占比才会变小,整体才会盈利。“罗森难以盈利,与规模效应不足有关。”

这不仅是罗森的问题,也是整个便利店行业的难题,除非偏安一隅做“地头蛇”,不然一味持续扩张,盈利就遥遥无期。

7-11和全家也是如此。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截至年6月末,中国全家有家店,7-11在中国大陆有家店。前者入华16年依然在亏损,后者入华28年也未实现整体性盈利,倒是入华24年的罗森,年在华东实现盈利,但总部依然亏损。

同行们的扩张压力也很大,罗森6年前夸下海口,计划在年底实现家店目标,如今看来纸上谈兵。7-11相对务实,表示每年新开30-40家店。夹杂其中的罗森不得不快速奔跑,只是不知耐心还剩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