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低欲望社会年轻人不婚不育不买房,

“一个国家的富有不在于货币的多少,而在于生活必需品的丰富。”——《国富论》

从物质看富有与否,是最为直观的,而从欲望与需求看富有与否,才是最为准确的。

日本 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曾著书《低欲望社会》,揭示日本的社会危机,在书中,他将日本定义为“低欲望社会”。

他是这样定义这一概念的:指在一个奋斗不再能改变命运的社会里,奋斗主力也就是年轻人群,开始对周围的一切丧失兴趣。

基于对现实社会的 描绘,该书一经出版便成为 的畅销书。

日本作为经济发达国家,但如今后继发展近乎停滞状态,与其他发达国家不符,日本的社会危机已经严重到不容忽视。

近几年,日本全社会都试图将全部力量都积蓄于改变此类问题之上,但是得到的效果,往往都适得其反。

《不求上进的金子》剧照

正如曾经的人气电影《不求上进的金子》,影片描述了一位22岁的女大学生,毕业之后回家啃老,

对生活与未来没有任何追求,最终在经历了很多思想挣扎之后,才终于鼓起勇气走出家门,承担社会责任的故事。

没错,这正是大多数日本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原本制片方是想通过影片讽刺与鼓励当下的年轻人,却没成想,大家都在金子身上找到了共鸣,越来越多人争相模仿她。

日本的“宅”文化与“丧”文化,多年来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上的改变。

几乎所有社会学者都认为,日本年轻人很可能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甚至排斥。

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这样的生活观无疑是基于低欲望,那么,低欲望又是从何而来呢?

01日本经济下的社会

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市场方面军需缺口大,日本凭此机会,大量发展与输出军需设备,国内经济迎来突飞猛涨的机遇,重工业飞速发展。

一战之后,日本一跃成为同美国一样的债权国家。

但好景不长,由于国际停战,军需突然骤减,日本丧失海外市场业务,国内设备积压,经济突然陷入低潮,当时日本国内有大量民众失业。

日本对于国内经济的改革措施刻不容缓,二战到来之际,日本已由自由主义经济,变为了国家统制经济。

为了刺激经济,日本还推出了终身就业制度与月薪制度。可尽管如此,日本的经济仍处于持续低迷的状态。

二战对日本的经济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此时国内百姓生活变得异常贫苦。

之后,美国发起 ,日本趁机发了一波财,这为日本战后经济复兴打下基础。

到了年,日本已经超过西德,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日本百姓的幸福生活也随之而来。

在巨大的经济刺激下,国内经济再次崛起,日本民众都有不菲的收入,大家对于财富与物质的欲望与日俱增,都争相去大城市生活,并且也基本都实现了。

国富民足的初期阶段,往往带来的就是巨大的生产力。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海外净资产,贸易收支顺差与外汇储备,都居世界 ,如此骄傲的成绩背后,是日本人近乎于不要命的工作状态。

据统计,当时日本人均年度用劳动时间,要比德国人多出五百多个小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支撑在日本日渐兴起的高消费生活模式。

强大的物欲常常会让人们忘记了疲惫,甚至是健康。

曾经一位名叫高桥茉莉的女职员,因不堪每天加班到5点的工作压力,在24岁时,选择在宿舍楼楼顶 。

当时她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在这家公司也只工作了一两年。

高桥茉莉几乎是当时大多数日本人的状态,大家为了满足物欲,都在压榨自己。

但又不得不承认,高桥茉莉其实也是当时日本社会的受害者,她死后的第二年,日本东京劳动部门认定她为“过劳死”,黑心企业被制裁,CEO引咎辞职,社会开始提倡注重身心健康。

这是“过劳死”这个概念, 次出现,日本,也是 个对其展开研究的国家。

高桥茉莉

不过在当时,“过劳”这个现象并没有明显的改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劳”现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过劳严重得多。

02低欲望的主要成因

年,日本金融环境宽松,百姓对于物欲的追求逐渐到达顶峰,造成国内股价与地价大幅度提升,这样的后果就是经济泡沫严重。

到了年,经济泡沫终于破裂,日本的经济却突然极速倒退,日本近代以来 的经济危机出现了。

基于百姓一直以来的高消费,高负债,当时的年轻人几乎一夜之间变得倾家荡产,大家都被债务缠身。

整个社会无处借债抵债,民众的幸福感也急转而下,还有很多家庭因此破裂,而因不堪接受突然破产,而选择轻生的人也不在少数。

其实日本的经济体量并非不堪一击,据统计,尽管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之下,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不贬反高,全日本的个人资产竟然还有小幅增加。

只不过,这些数据大部分是来自于当时65岁以上的老年人,相比之下,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保守,也更为合理。

可当时的年轻人几乎全部沦陷,算起来,那些年轻人刚好是现在的年轻人的父母一辈。

这也就是如今日本年轻人对于物欲的追求的“启蒙”来源了。

由于从小目睹了上一代人被房贷,车贷, 品等支配的艰难处境,下一代人有意收起欲望,尽一切可能逃离生活的逼迫。

所以尽管从年开始,日本经济已经呈现回温之状,但依旧没有改变年轻人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

03年轻人现状

《思考致富》第二章有言:欲望,是一切成就的起点,一个人在他的人生当中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他的实现目标的欲望有多大。

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切向好,甚至有利于合理运行的必要条件。

很显然,日本年轻一代现如今正是缺少这种欲望。

日本年轻人不偏好丰富的理财方式,或者说他们的理财思想,不会随着利率波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选择仅投资银行存款,甚至连这个都不投资。

尽管在全日本,个人金融资产已经高达万亿日元,股票收益明显高于存款收益的情况,投资者队伍中的年轻人身影依旧少得可怜。

而不投资是因为没有需求,没有需求是因为没有欲望。

曾经,安倍政府在新上台之后,便出台了28.1万亿日元的经济刺激政策,但得到的结果就是,

大家还是会选择把钱存在银行,不投资也不消费,完全与经济刺激方向背道而驰。

大家不仅拒绝 品,就连必需品也尽可能排斥。

以东京为例,有85%的年轻人结婚后选择租房生活,只有5%的人会因为结婚买车,这与中国普遍的结婚必有车有房现象截然不同。

日本年轻人晚婚晚育现象严重,有些人直接选择不婚不育。据统计,日本每4个男性中就会有1个不婚,每7个女性中就会有一个不婚。

除此之外,日本的老龄化情况严重,据年公布的居民人数动态调查结果显示,该国总人口为1.24亿人,比上一年度减少50.5万人。

日本人口已经连续11年减少,据推算,日本的人口将在年跌破1亿,50年之后,降到多万,并且最少有四成都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

老龄化趋势已势不可挡, 能与之做到对冲效果的就是提高出生率,但这也被身负此责任的年轻人,果断拒绝。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研究部长石井太,曾对这个现象发表观点称:

“新生儿数量再创新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认为抚养和教育子女费用和负担过高,因此无法按理想中生育更多孩子。”

事实就是如此,年轻人坚持一个人生活,不想谈恋爱,不想结婚,更加不想生孩子,他们不愿意对物欲有太多依赖。

“宅”文化随之兴起,年轻人不愿意有社交,不愿意走出门,更喜欢宅在家里,或者沉迷于打游戏。

基于此种情况,日本还兴起了一些服务行业,比如陪聊服务,居酒屋行业,俱乐部场所等。

“宅”文化其实类似于我国近几年流行的网络语“ ”,但与其说它是一种心理障碍,更不如说他是一种情绪而已。

所谓的“宅”,其实只是一种自私与逃避。

04“宅”背后的真相

欲望本就是人性,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又怎么会没有呢?

低欲望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相比于没有欲望,有欲求而不能满足,应该才是最为痛苦的事,日本年轻人其实就是如此。

日本有这样一种现象,各行各业都有白发老人在坚持工作,这种现象得益于终身聘用制。

日本的退休年龄曾经做过延长调整,目前规定为65岁退休,但实际上,很多人就算到了退休年龄,也依旧会选择继续工作。

而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上一代人不顾一切工作,下一代被上一代人占据工作机会,年轻人难以出头。

日本老年人依旧是市场主力军,并且日本的人口寿命有所延长,年轻人的发展受制。

这些老年人多数是“小团块”时期出生的一批人。

年到年期间,日本有过一次罕见的人口增长小高峰,这也反映了社会经济见好的情况下,自然的高出生率。

但日本后续的经济发展不足,出生率一落再落,当年的“好现象”,已经成为如今抑制“好现象”不可忽视的力量。

老年人才是有房有车的那些人,除此之外,他们的其他消费需求并不高,反而是年轻人,有这些需求但得不到满足。

长期的郁郁不得志之下,年轻人自然而然选择了减欲,更加严重的,他们直接不愿意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只想过好自己就可以。

而所谓的过好,也只是解决温饱与住行而已。

年轻人之所以漠视家庭观念,其实就是自私的心理作祟,他们不愿意承担家庭责任,妻子如是,丈夫亦如是,父母更加如此。

他们不愿意为别人花钱,为别人赚钱,仅追求自己人生中的安全感与轻松感。

很多情况之下,家中的父母会有养老金,这样一来,连父母的养老问题也不需要担忧。

而上一辈之所以努力工作,其实也是看清了现实,有谁不向往安逸自在的老年生活呢?但又不得不为了子女攒钱,为自己攒养老金。

《国富论》中有这样一句话:“少年人难以在长期劳动中获利,难免会对劳动产生嫌恶之感。”

年轻人的“佛系”的背后,其实是他们五彩斑斓的需求不得求的无奈。

05社会危害

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国内经济呈现饱和之状,但年轻人并非生产主力,劳动力大量减少,近几年,日本的经济平稳运行,几乎处于不增长的状态。

受社会风气影响,多数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回家啃老。

他们不愿意在社会上参加工作,父母虽知道这样不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默许了这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长此以往,年轻人的性格开始变得懦弱,他们遇事会自觉逃避,没有担当。

政府的一系列刺激消费举措,对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吸引力,就算银行的信贷利率一降再降,年轻人依旧不买账。

作为高消费品,日本的房地产行业,已经陷入停滞状态多年。

年轻人都没有买房的需求,资本家也没有炒房的欲望,现如今小城市房屋大量空置,大城市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房地产也没有它该有的市场。

年轻人不追求高质量消费,就算在基本的日常消费方面,日本人也有意识地缩减开支。

日本人的节俭是出了名的,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职场上请领导吃饭,从来不铺张浪费,而是吃多少点多少,不够再点。

北海道较为寒冷,几乎每年有8个月都得用空调,但是电费较之我国稍显昂贵。

人们为了减少开支,大都在窗户上贴防冻膜,或者使用热水袋。

日本的便利店很多,每天晚上8点之后,店员都会将当天不太新鲜的食物打折销售,一到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去抢购。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日本人的节俭也是被“逼”出来的。

不消费就不会有欲望,是一定程度上的“修身养性”不假,但不消费就不会有生产力,长远来看,对社会的危害是极大的。

试想一下,再过三十年,日本的经济靠哪一批人来支撑,是已经垂垂老矣的老者?还是继续“装聋作哑”的中年人呢?

到那个时候,这一批人已经转变为被啃老者。

其实现在的年轻人也并非都是“混日子”的,只不过另一个冰冷的数据能深刻揭示他们的无奈。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平均每天都有大约60名日本人,以 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其中年轻人居多。

以日本人人口基数为依据,也就是说平均每10万个人中,日本每天的 人数就高达14.3人,远超世界平均 人数10.5人。

相比于经济发展,他们的身心健康似乎更加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4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