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宫崎县发生了7.1级地震,尽管并没有造成严重损失,但民众的恐慌情绪却是愈演愈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地震应对成熟的国家,大家还是忍不住慌乱?中深入探讨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脆弱心理,快来看看专家是如何解读这种现象的!
日本地震引发恐慌日本地震时有发生,作为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日本有着非常成熟的地震应对措施,无论是早期预警还是建筑设计,都做到了行业领先,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国家,每一次地震发生都会引发民众的恐慌情绪,更别提像宫崎县这样发生7.1级地震的地震规模了。
8月8日的地震并没有给宫崎县造成很大的损失,但在警报的引导下,民众开始感到害怕,尽管专家第一时间呼吁大家保持冷静,不必过于惊慌,甚至强调人类在面对天灾的时候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这些话似乎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管用。
于是各类罐头、便当、速食、卡式炉、煤气瓶等非常抢手,有些店家的销售量甚至是平时的10倍,这种现象在地震中并不鲜见,但为什么民众就是过不了这样一关呢?
人类对自然的控制仍然很有限在我看来,人类社会心理学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对于无法控制的事件,我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本能的恐惧情绪。
虽然现代科技发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但我们依然无法做到像改变天气一样去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人类就好像是这个世界上最无助的物种一样。
这种无助会在强烈的警报声中被放大,民众本能地想要做些什么来控制局势,哪怕这些东西并不能对地震起到任何作用。
同时在日本这样一个经济非常发达的国家,大多数人已经过上了非常舒适的生活,但舒适也让人变得脆弱起来,他们已经很少再经历像爷爷辈、奶奶辈那样艰苦的时代了,在遭遇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他们缺乏足够的应对经验。
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人们对于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的用水量一直都不算小,在平时的生活中,瓶装饮用水基本上是家家必备的物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存放着足够多的饮用水,一旦地震发生,超市就成了大多数人想到的第一个去处。
8月8日宫崎县地震后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大量民众涌入超市抢购瓶装饮用水,各种规格和品牌的矿泉水很快就被抢空了,不止是矿泉水,药妆店、便利店里所有货物都变得抢手起来,有些店铺甚至因为客流量太大而导致门头摊位被打翻。
有专家预测未来一周内还会有更大规模的地震发生,但大家对此却并不是很认同,他们表示现在最关键的是把手头上的事情先处理好,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他们时刻都在保持警觉和应对准备。
结语通过这次地震事件,我们看到了人类面对自然的无奈和脆弱,尽管科技发达,却依然无法完全掌控自然。这让我深思,或许我们应该更注重心理建设和应急准备。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或者点个赞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