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整个供应链从年开始会有一次大的洗牌,留下的公司会是比较大的、一站式配送的供应链体系。
全文字,预计用时4分钟。
编辑整理|柳萱视觉来源|农物荟
渠道是农产品从农田流淌到用户餐桌的管道,随着数字化、全球出海化的发展,农业渠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正在面临着怎样的变革?农业行业的新发展机遇在哪?
为此,4月13日,供应链范式联合农物荟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博览中心举办了“首届农物荟数字产销论坛”,邀请十余位行业大咖分享了自己的从业心得。
农物集农物荟创始人刘登峰、零售圈生鲜研究中心主任唐功满、佳沃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海伟、新发地运田良品创始人刘运田、零售社群咨询师创始人周磊、麦得邻董事长徐永刚、快行线顶点商贸董事长刘培军、安心尚品创始人安璐、惠通达行副总经理董永华、农物集农物碳联合创始人段金玲、SellersGPT创始人卫育良、北京地标味道董事长朱春永等嘉宾出席此次论坛。
他们分别围绕农业供应链、农业数字化、农业出海、农业商品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下为部分会议实录,经供应链范式编辑整理。
农业拥抱数字化有哪些新姿势?
面对农业企业如何搭建数字化,佳沃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海伟介绍道,佳沃集团旗下水果板块有鑫荣懋、鑫果佳源两家公司。鑫荣懋是国内最大的一体水果公司,目前年销售收入在亿元,主要为山姆、盒马等精品超市供精品水果,这种精品超市以进口水果为主。
但这几年国产水果的精品化在快速增长,站在全球视角下,产品型的公司一定会是未来的趋势。因此,无论是鑫荣懋、还是鑫果佳源,很多企业都在开始由渠道型公司向产品型公司进行转型。我们知道最厉害的产品型公司就是佳沛奇异果,被我们称作水果店的茅台,卖它的利润率比较稳定,消费者比较认可,标准化程度高。
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非常典型的现象,第一,国产水果随着新技术的推进与海外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第二,国产种植质量在提高,国产水果已经形成体系。水果品牌目录也在逐渐地增加,可以看出来水果品牌化是一个趋势,并且一些龙头企业在水果产业的不同环节,去推动国产水果的精品化。
在分销商中,进口水果集中度比较高,国产精品水果的一级分销商非常分散,原因在于成为龙头企业的成本很高,它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去建产地、搭运营。所以同样的产品,正常小企业按照运营成本卖5块已经很高了,但大企业必须卖8块才能挣钱。
我们更希望能够解决中小企业品牌化过程中的成本困境,在水果行业上做一个探索,一个方向就是产品的标准化,具体条件上,至少得有设施、设备,或者说数字化的流程。数字化流程是解决标准化,尤其是SKU非常繁多的水果行业的核心关键。鑫荣懋建成了全国最高水平的数字化水果生鲜仓,它的核心理念是已经把底层的重度SKU产品数据标准化了,数据的底层元素打通了。第二个方向是降本,我们能够提供合理适度的投入。第三,架构探索生产加工服务共享。佳沃优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种植商、也不是数字商、融资商,我们是希望通过数实融合的抓取,通过标准化、数字渠道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领跑员。
SellersGPT创始人卫育良分享了农产品出海经验,农产品出海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因为农产品出海可能会分为卖货、建厂、品牌三个维度方向,后两个只适合少部分的头部企业,比如恰恰好几年前就在东南亚设了工厂。所以我们中小品牌把产品卖出海外就需要去了解市场需求,这些产品到底谁在买?哪里价格好?客户数大概有多少?这些都可以通过我们的AI工具进行解读。
经销商困境之下,渠道如何破局?
面对线下供应链演变,麦得邻董事长徐永刚说,年线下的消费总额占比是72.4%,线上是27.6%,也就是说整个货盘还是从线下的实体店卖到消费者手上的,这其中经销商仍旧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但近年好多经销商都退出局了,这背后说明线下整个供应链从年开始会有一次大的洗牌,留下的公司会是比较大的、一站式配送的,这种供应链体系。
同时,年实体店崛起的速度会非常快,因为我们看到了整个商业上面的大的变化。年实体店在发生一个裂变,分为了传统实体店和新型实体店,像盒马、休闲零食连锁折扣店等。也就是说蛋糕越切越小,电商平台也在切,一个是同城,一个是全国,27.6%的市场也在切蛋糕,同城代表最大的是美团、京东、抖音,全国代表是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之类的。这个过程中,传统零售店大部分货源都由传统经销商在供货,当然厂家也有一部分,但是占比很小,大部分都是同城的经销商、代理商在给当地的传统零售店在供货。
经销商现在的生意极具的艰难,而且没有一个层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