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B站引进的日本动漫里,《舞伎家的料理人》应该算是比较特殊的一部。原因也很简单,在更新频率普遍以“周”计的日漫里,这部今年2月开播的12集动画片居然是每个月更新一集!不可否认,过于长久的播出间隔与时间,耗去了不少观众的热情。结果就是眼瞅着追番的弹幕一集更比一集少了……
《舞伎家的料理人》海报这其实有点可惜。《舞伎家的料理人》并非乏善可陈。作为如今常见的漫改作品,小山爱子所创作的同名漫画原著在《周刊少年Sunday》连载,还曾获得第65届(年)小学馆漫画奖少年向部门的得奖作品。另外,为动画片主人公野月季代配音的也是著名声优花泽香菜——这在动画片播出前就被作为一个宣传的“噱头”。就像片名显示的那样,野月季代的职业是个“料理人(まかないさん)”,实际上,日文原文里的“まかない(makanai)”就是“伙食”的意思。这位料理人,是为在京都花街的屋形(集体宿舍)生活的舞伎们制作伙食的厨师。按照片中的设定,季代原本是一名为了成为舞伎而来到京都学习的舞伎后补,但被评价为不具备相关天赋。当她正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时任料理人病倒了。没几天,舞伎们就吃腻了便当。恰在此时,季代利用现有食材做了盖浇饭,意外地让舞伎们大为满意。于是屋形的管理者,阿市“妈妈”便任命季代为新一任的屋形料理人。
由此也不难想见,《舞伎家的料理人》是一部以各种料理为看点的“美食番”。从日式年糕,到炸鸡块与三明治……每一集动画片,都会出现色彩缤纷的各种料理,在让观众观赏美食的过程中体会到某种满足感。
动画片里出现的乌冬面话说回来,以“美食”为看点的动漫,实在也算不上“新鲜”了。就连宫崎骏的动画片里也时常有着美食的镜头——据说,在《天空之城》中出现的“加蛋吐司”还在“宫崎骏动画中的食物你最想吃哪样”的调查中位列男性调查者的榜单之首。或许也是这个原因,《舞伎家的料理人》特意安排了一个桥段,详细介绍了每集出现的料理做法,以及一些颇为有趣的“冷知识”。比如片中提到一种“法国女式三明治”。看它的样子,不过是三明治上放了煎蛋。为什么会有如此奇怪的名字呢?按照动画里的解释,光是三明治的话,男子往往用手拿起来就吃,可要是有了煎蛋的话,就非得像优雅的女士一样用刀叉来吃才行了。
至于日本传统的节令食品“年糕红豆汤”,更是名称复杂,令人如坠雾里云中。在日本东部,年糕红豆汤用细豆沙和粗豆沙做均可,只要有汤汁就行。而没有汤汁的叫“善哉”。而在日本西部,只有有汤汁又用细豆沙做的才能算“年糕红豆汤”,反而是粗豆沙做的叫做“善哉”,至于日本东部的“善哉”,在日本西部则叫做“龟山金时”。以此看来,游客一不小心,怕也是会点错的吧……
称呼繁多的年糕红豆汤作为“美食番”,《舞伎家的料理人》显然可以归为“治愈系”动画。所谓“治愈系”,其作品剧情一般不论片中主人公的多少,总是以短篇幅的小故事构成。严格地说起来,《舞伎家的料理人》并没有什么情节的冲突与矛盾,所展现的不过是舞伎屋形里的日常生活。每个故事之间也谈不上有何情节的关联。不过,其中也有一个主题,就是季代与堇的友情。堇是季代在家乡(青森)的玩伴。她不顾母亲反对,和季代同样立志成为舞伎而前往京都见习。比季代幸运的是,堇通过严格自律和勤奋练习而成功出师,跻身舞伎(获得艺名“百花”)之列。而身为料理人的季代则一直在以自己制作的美食,支持着堇的前进。而《舞伎家的料理人》在美食之外的“看点”也在季代与堇的互动里展现了出来:在日本传统文化中占有显著位置的舞伎,究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在过去,日本的舞伎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一直训练到16岁左右才逐渐升为艺伎。现在则因为《儿童福祉法》和《劳动基准法》的限制,必须等到初中毕业(即14、15岁左右)才可以开始学艺。所以《舞伎家的料理人》把季代与堇的年龄都设定为16岁,片中还特意安排了季代看到街上的初中生穿着校服走过感到怀念的桥段。
观众在动画片里还可以看到,舞伎的学习内容繁多,过程十分艰苦。其中包括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直到鞠躬、斟酒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处处要体现出高贵和稳重。颇有些黑色幽默的是,舞伎想要活泼一点到也很难,因为她们的服装是十分华丽的和服,做工非常考究,光是腰带就可长达5米,整套和服重达20公斤,扎束时需要相当大的力气,所以不得不依靠称为“男众”的男性仆役来帮忙。
舞伎每年年初的开工日此外,动画片里还展现了日常生活里舞伎的一些清规戒律。比如,在如今这个信息化时代,舞伎不能拥有手机而只能打公用电话。又比如,身着和服的时候,舞伎连便利店都不允许去……这些规定在观众眼里似乎没有什么意义,而所谓“仪式”,亦不过是些有意义的“形式”而已。但是无论如何,《舞伎家的料理人》终于做到了将舞伎这种传统艺术做成了喜闻乐见的动画(相当于国产动画里出现京剧),这似乎比“美食”的介绍,显得更有意义一些。(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