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子璇
编辑
王涛
侯毅,盒马鲜生创始人兼CEO。
一个零售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多年老兵,从倒买倒卖的个体户,到便利店兴起,再到电商、新零售,侯毅始终冲在零售行业的一线,几乎穿越了半个中国零售业态的发展史。
起初侯毅只是想创业,先后接触了线下零售和电商平台,后来他才确定新零售是自己要做的事。但侯毅进场时,新零售概念刚诞生,是项平地起高楼的长期工程。更难的是要不断摸索、试错,备受质疑。
去年侯毅说盒马mini是生鲜电商的终局,今年再看,盒马邻里似乎才是正解。侯毅讲话不收敛,立场反复总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样的戏码或许还会重现。
因为新零售远未到终局,侯毅还在战斗。
01
物流专家
物流管理是侯毅的拿手本领,也是他与新零售的交点,这都源于一家便利店。
上世纪90年代便利店业态在上海兴起,以罗森为代表的日式便利店广受欢迎,上海本土企业纷纷效仿,可的、联华(年改为快客便利)、良友、光明、好德、21世纪等本土便利店品牌相继诞生。
侯毅在年加入可的,遇到了他的第一位伯乐——可得便利店时任总经理邱源昶。
此前,可的便利店一直采用光明物流提供的第三方物流。到年,上海的便利店公司竞争愈发激烈,可的以每年家的速度进行扩张,背后需要强大的物流能力支撑,邱源昶计划自建物流,力排众议将这项任务交给缺乏物流经验的侯毅。因为侯毅算是为数不多具有计算机背景的人。
侯毅率领团队对物流的几个关键指标进行了深入调研,制定出一套设计思路,并确定好物流软件和设备。年,可的物流中心全面投入使用,覆盖上海、浙江等18个城市。
侯毅对货物流通的各个环节采用了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在运营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管理创新,大幅优化物流指标,提升运营效率。
依托强大的物流能力,可的便利店巅峰时门店一度达到1家,并成为在便利店圈地战中少数能够实现盈利的企业。一年后,可的在股东推动下与好德便利店合并。
此后,侯毅留下来担任可的便利店的供应链总经理,负责采购、物流、供应链,对零售业完整的运作模式、信息系统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邱源昶则离开了可的,进入今日资本担任合伙人。京东宣布自建物流后,今日资本徐新到处帮刘强东到处搜罗物流人才,邱源昶就举荐了侯毅。年侯毅进入京东担任首席物流规划师。
有人说侯毅一手建立了京东的物流体系,有些夸大其词。
其实年,在时任物流总监李元海的主导下,京东已经在天津、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建立了站点,并在覆盖的区域内%保证次日达,40-50%保证当日达。侯毅加入时,京东物流已经进入规模化扩张的阶段。
早期的京东物流背后还有两位重要高管:一个是时任京东副总裁的姜海东,他一手搭建起了仓储信息系统;另一个是时任高级副总裁张立民,青龙系统就是他牵头开发。其中姜海东与侯毅同一年加入京东,是侯毅的上司。
作为京东的首席物流规划师,也是京东物流的核心人物,侯毅及其团队规划了京东物流的整体框架。
年侯毅更是主导了京东自有仓储和物流中心「亚洲一号」的建设。亚洲一号是京东上市前刘强东极为重视的项目。刘强东曾说,亚洲一号对京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决定了京东到底有没有天花板。
02
操盘O2O
侯毅并不满足于局限在供应链和物流管理领域,他想做得更多,而他的职业经历恰好可以牵起O2O的两端。
O2O是京东当时五大战略之一,大家对这一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侯毅在可的便利店的从业经历是他的优势,很快,侯毅被任命为京东O2O业务的负责人。
当时电商做生鲜物流成本太高,大多只做进口果蔬,而便利店有自己的冷链物流,结合便利店位置优势,能够切入居民日常的生鲜消费,甚至可以囊括商超百货。同时,便利店人流量大,电商企业可以将更多居民转化为线上商城的用户。年9月,京东与北京地区的好邻居便利店展开合作。
然而双方合作只停留在表层。好邻居收到订单后去京东仓库提货并转移到好邻居仓库,最后送到最近的便利店让顾客提货,这样京东能以极低的成本打入线下。
但好邻居的物流速度达不到京东「服务」的要求,京东希望好邻居提高物流速度,而好邻居希望维持低成本。好邻居提出要京东直接将货物配送到家,但是京东与便利店的合作,本来就是看中了后者的供应链,双方分歧越来越大,最后不欢而散。
侯毅认为仅通过便利店解决电商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有些鸡肋,要与便利店进行更加深度的合作,以提升便利店运营效率。同时,为了切入下沉市场,侯毅将目光转移到二三线城市的便利店。年下半年,在侯毅的主导下,京东与山西太原的唐久便利店开展合作。
这次,京东通过自己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和电商运营平台,帮助便利店实现O2O。这需要便利店有足够的规模。门店数量多家,日均进店人数30万的唐久便利店显然是优质的合作对象。
在京东的帮助下,唐久便利店增建仓库,SKU从0多一下子涨到左右,京东还将唐久和自己的信息系统、商品系统、供应链系统、服务系统、支付系统以及会员系统进行深度打通。
京东依然不参与物流配送,全程采用便利店自有的供应链体系,不过订单货物直接从唐久仓库向便利店配送,再由店中营业员送货到家。其间不用包装箱做包裹,直接周转商品,省去了包装耗材,将物流成本降到了电商物流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唐久便利店在京东上试运行一个多月后,京东提供的数据显示,唐久每天订单将近0单,平均客单价左右,流量转换率在7%左右。侯毅称,项目进行很顺利,便利店与京东合作的热情很高,且合作一段时间后,除去前期在物流仓储上的投资,新业务的毛利率足以覆盖掉成本。年年初,京东又签约了上万家便利店,在全国十几座城市开展O2O项目。
侯毅的野心不只便利店。他希望为京东打造一个线下的销售渠道,囊括超市、百货公司、专卖店、蛋糕店等各种业态的合作方,然后省去所有中间环节,完全根据销量来定产量。侯毅还大胆畅想了很多围绕顾客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并怀着巨大期待「如果这些都做成了,整个O2O时代就是我们的了!」
但侯毅的畅想很快被现实打破。
根据中国商报的走访结果,年,太原多家唐久便利店中,大部分门店日均单量达不到1单,而且除了少数高低档社区,便利店客单价大多在30~40元之前,京东所说的平均客单价元并不能代表当时大多数便利店的水平。侯毅在便利店身上的尝试并不算很成功。
此外,据36氪消息,有京东内部人士透露,侯毅为了提升唐久项目的订单量,故意抑制京东在太原当地的线上销售,这样的做法也引起了内部不满。
侯毅操盘O2O的生涯很快被打断。年7月,京东O2O业务负责人换为原今夜酒店特价CEO邓天卓,侯毅被调回去继续做物流。
03
说服阿里
侯毅退出一线后,京东将O2O业务的重心从供应链转为服务。年下半年,京东内部推出了内测版的「拍到家」(「京东到家」的前身),主要解决3公里范围内生鲜及超市产品的配送。
「拍到家」推出后,经常有配送员到店后才知道缺货,侯毅认为这样的模式太散,很难解决库存和商品品质问题,就提出了自营门店的想法。京东内部普遍认为这种模式太重,回报太慢,没有采用。
不过据36氪消息,一位侯毅方面的人士透露,刘强东曾对这一模式流露出投资意向,并在侯毅离职前夕提出跟他深谈一次。但侯毅等了两个星期也没有见到刘强东。时任京东商城CEO沈皓瑜跟侯毅解释说,「老刘大概是没想好」。
侯毅最后离开了京东,回到上海,并见到了阿里的张勇。张勇是侯毅的第二位伯乐,也是盒马背后的关键人物。
年,张勇也在探索打通线上线下的新零售模式,侯毅说了做盒马的想法,并且打算从生鲜入手。生鲜领域电商渗透率很低,是很多创业公司和投资人紧盯的项目,同时生鲜电商供应链太长,对物流和周转率要求很高,所以侯毅想用实体门店加电商做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张勇觉得这个想法很新颖,但两人起初都不太有信心,二人反复论证了三个月才敲定。
张勇质疑物流成本会过高,侯毅拿京东物流作为参考,认为盒马冷链成本能做到四五块钱的水平,如果把客单价做到五十块以上,毛利率做到20%,完全能够盈利。侯毅还想在生鲜的基础上做餐饮,张勇觉得门店投入已经很高,加上餐饮就太重了,侯毅做出妥协,提出将餐饮外包出去,张勇才同意。
盒马鲜生店的原始模型于是确定:门店提供生鲜、餐饮和配送服务;开店,而不开前置仓。对后者张勇还是有不同的意见,但侯毅说「要么你告诉我这两个问题怎么解决,要么你听我的,我们先试试开店」,张勇答应了。
他们还制定了几项刚性指标,如果想要跑通模式,这些是必要条件:线上交易要大于线下;线上单店日均订单量超过单;App不需要其他流量支持,能够独立生存;在冷链物流成本可控的背景下,实现可控范围内30分钟送达。
彼时,阿里巴巴已经有了淘点点、喵生鲜、天猫超市等事业部,盒马鲜生另起炉灶遭人质疑,阿里巴巴的一些合伙人也并不看好盒马鲜生的商业模式。张勇扛着巨大的压力,将盒马秘密安排在上海,并给了侯毅一颗定心丸,「钱的问题不用担心,我来给你解决,你大胆做你的尝试创业」。
年1月,第一家盒马鲜生在上海浦东金桥开业,盒马应用程序同步上线。张勇说到做到,两个月后,阿里巴巴投资盒马鲜生1.5亿美元。
此后半年,张勇经常与侯毅见面,探讨项目的进展,调整发展策略。经过一年半的磨合迭代,盒马鲜生店的模式基本定型,并实现了三倍于同等地段商场的坪效。
年7月14日,马云来到盒马鲜生上海金桥店参观体验,指着餐饮区的熟食说「太好吃了,打包打包,我带到飞机上吃」。
盒马鲜生得到了马云的认可和亲自站台,名正言顺地作为阿里旗下的品牌被推到聚光灯下,侯毅也成为扛起阿里新零售大旗的人。
04
钢铁意志
被认可是第一步,对盒马和侯毅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年7月,盒马鲜生对外宣布,上海金桥店已经实现单店盈利,盒马鲜生店开始加速扩张。通过与各地企业合资开店,盒马鲜生在1年内开出15家店,2年开出多家。侯毅计划要在未来开出超过家店。
除了疯狂开店,盒马还在不断拓展边界。
首先是扩品。盒马APP上线了SOS频道,推出7×24小时服务,提供成人用品、女性用品、母婴用品等日常急需用品,盒马还计划打破原来实体零售业所谓的大卖场、药超、便利店、专卖店这些行业的边界,在APP上实现跨界融合经营。
其次是增加新业态。年,盒马与大润发共同推出「盒小马」,定位为生鲜+精选+线上线下一体化,瞄准四五线城市或生活小区的新零售需求;机器人餐厅是无人餐厅模式,门店配有微波蒸、烤和自动化炒菜设备,没有服务员、收银员、传菜员,顾客扫描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