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行业深度解析第六篇自助咖啡机的现状

自助咖啡机作为一种新的消费场景,在咖啡行业里算是一个新兴的细分领域;其优点是成本低、铺点快、咖啡品质尚可,所以这几年在咖啡行业里、特别是资本领域狠狠火了一把,今天我们就通过实地测评和详细的分析来和大家说一说自助咖啡机。首先我列举一些比较有名的自助咖啡品牌近年来的融资情况,大家可以看一看:

图例1图例2

融资的数据都比较惊人,那么实际的经营情况呢?

一.无人运维

咖啡之翼年在长沙成立,主营业务是咖啡馆。官方资料显示年底,咖啡之翼在全国有多家门店,大部分是加盟。当时咖啡之翼的咖餐业务出现了亏损,公开数据显示,亏损达多万元。于是公司转型做了咖啡机“自由翼”。

在咖啡之翼团队中,不乏名人身影,创始人尹峰活跃在综艺节目中,何炅是其联合创始人,徐小平、姚劲波、陈欧、李维嘉等是其战略投资人。

我在深圳梅林地铁站附近写字楼里找到一台“咖啡之翼”咖啡机,它在三层的一家培训机构前台处。这台咖啡机提供12个品类供选择,包括咖啡、奶茶、牛奶等,扫码就能自动出一杯咖啡,和在很多便利店里的体验相当。

咖啡之翼

自助咖啡机主要放在学校、写字楼、众创空间、医院等半封闭空间;我们探访的这家店每天都有家长送孩子来培训,孩子上课,家长会一直坐在外面等着接孩子下课,一般要等一小时左右,容易口渴。而且这里空间不大,咖啡机出现在人们视野的频率很高。

我在那里站了一个多小时,没有人购买;而旁边的那台饮水机,是由培训机构提供的,喝的人倒是不少,半小时就有七八个人接水。我们向前台小姐姐打听了一下,平常也有人会买咖啡,不过这台机器的经营却跟不上,好几个咖啡品类都缺货了。前台小姐姐说,有两天都没来补货了。值得一提的是:2分钟不到的时间,这台咖啡机的液晶屏上出现了4次加盟电话。

缺货的原因有很多种,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不赚钱以及根本没有运营体系支持。

品种选择

二.每天卖多少杯才能回本

自助咖啡机占地不到一平方米,租金-元/月,一个人能维护20台机器,如果购买的话,3万元/台。这与开咖啡馆动辄几百万的投入相比,简直不足一个零头。

我们把所有的成本都算进去,主要有设备折旧+原料成本+房租人工成本+损耗。最终算出每个月要回本需要卖杯,平均每天是12.4杯。

成本测算

根据业内人士的专业测算,目前自助咖啡机比较高的停留转化率能达到3%。也就是说,每天要卖12.4杯,至少需要有人在在咖啡机面前停留驻足。这还只是停留的人数,而路过的人转化到停留也非常低,假设按5%算,那么需要8多人经过才行。

那么,什么地方有这么多人而且还没有其他竞争者呢?医院和学校这样的空间,众创空间(既创意园区)虽然有消费场景,但是竞争者太多,速溶咖啡和便利店都是,而医院真不是一般人能进去的,所以只剩下学校。学校还必须是对咖啡有一定需求和消费能力的高等院校,比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知名大学。

购买率图示

三.自助咖啡机只能是业态补充

提起自助咖啡机,业内常对比日本市场。日本是一个自助咖啡机很发达的国家,截止年,日本的自助咖啡机超过27万台,而中国不足台。

但是通过仔细分析数据就会发现,即使是日本,满足消费者对咖啡需求的仍然是各种咖啡馆和7-11,自助咖啡机仍然是一个补充业态。更何况他们的机器不单单卖货,有的还提供服务功能,比如日本朝阳饮料公司年推出的自动贩卖机,提供50米内WIFI信号,17国语言服务。地震发生时(日本属于岛国,地震频发),自动贩卖机上还提供避难信息,里面的商品无需投币即可取出。

在中国同样是自助贩卖机,国内巨头友宝做了很多年才盈利,还是靠的广告!(就是说咖啡本身不赚钱,液晶屏上的广告赚钱)。自助贩卖机可以有多种组合,卖的品类也多,数据显示现磨咖啡只占总咖啡市场的16%,剩下的84%是速溶,在现磨咖啡领域还有星巴克、瑞幸、7-11等公司占据大量市场份额,留给自助咖啡机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补充一点:自助咖啡机,不属于速溶咖啡)

自助咖啡机,中日对比

四.并没有什么革新,也没有供应链优势

自助咖啡机有两种,一种是家用的台式,比较小巧且功能有限;另一种是立式,也就是商场里看到那种,功能多且能够自动落杯。

目前中国的立式咖啡机主要来自以下3个市场:

意大利那克塔咖啡机,3.5万一台,功能较少且没有制冷;但他们的咖啡研磨技术一流,咖啡口感好;目前市占不足5%;日本富士咖啡机,工厂在大连,6万一台,功能齐全且有制冰功能,能做70-80个品类;目前市占10%左右;在中国国内,大多自助咖啡企业用的机器都来自广州吉诺,功能较少但价格便宜,不到2万元一台,目前市占超过80%;

广州吉诺自助咖啡机

这些公司都做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咖啡机,咖啡研磨工艺很成熟,谈不上革新,最多是加了WIFI、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254.html